• 发布时间:2024-08-14 01:01:02•浏览次数:154
7月25日晚,一条令人愤慨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2024年全国体校U16篮球锦标赛预选赛中,乌鲁木齐市101中学一名队员被女教练扇了9个耳光。
视频引发轩然大波,该校迅速发布通报,认定女教练马某某的行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损害教师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给予记过处分,同时解除教练职务、降低岗位等级、取消各项资格、公开大会检讨等处罚。
处理的速度、力度和处罚的严重性,足以警示效仿者。
新黄河记者采访马教练时,马教练哭诉,她扇学生是因为队员迟到,上场机会少,她为队员着急,才引发怒火。
马教练表示,她平时很关心队员,经常帮他们洗衣服,关系很好。“视频流传后,孩子也第一时间找到我,照顾我的情绪。”
被打和围观的队员居然安慰马教练,照顾她的情绪?这令人难以置信。如果马教练不是自欺欺人,就是她确实和学生关系融洽,学生把她当成了家长。
一般来说,只有家长打孩子,孩子才不会记仇。试想一下,如果打的是亲戚家的孩子,孩子会不会记仇?
从积极的角度分析,这名学生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宽容大度。尽管马教练的行为过激,但他平时受到教练的指导和关心,愿意放下伤害,选择安慰教练,表明他能够看到事情的多面性,不被负面情绪左右,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善良的品质。
还有一种可能让人细思恐极。正常情况下,马教练因扇学生而受到舆论压力和学校处罚时,都会感到委屈和辩解;而作为血气方刚的中学生队员,怎么可能不生气,反而去安抚女教练?
唯一的解释是,全体队员习惯了这种挨耳光的环境,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教练与学生的不对等关系中,学生可能害怕进一步的惩罚或出于对教练权威的服从,被迫表现出安慰的姿态,而不是表达真实的愤怒和委屈。
简单来说,就是经常被打,被打没了尊严,打没了见识和思考,打没了男儿的血性。
教育无意将马教练的行为作为靶子批评,而是要提醒同行们,体罚是一种不当的行为,没有意识到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考的人,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体罚不仅给学生带来肉体痛苦和精神羞辱,还有长期且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
细思极恐!孔子曾言:“以德报怨。”我们看到,在学生的耳光之下,老师们却以“德报怨”,这令人深感担忧。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的孩子会养成怎样的品格?面对歹徒时,他们是否还有勇气挺身而出?年老之时,他们的身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
更让人不解的是,当学生被打后,竟有人出面安慰打人的老师。此事不禁引发人们深思,我们该如何看待学生被打反而宽容施暴者的行为?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