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5-27 09:22:49•浏览次数:199
在现代海战中,当舰队在远离陆地基地的大洋深处作战时,能够伴随舰队行动,为战斗舰艇补充燃料的舰队给油舰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辅助舰船,此类船只具备与作战舰艇相当的巡航速度和强有力的海上补给能力。在日本海军中,给油舰按正式舰艇类别区分归入特务舰,具有16节以上的航速和纵向、横向燃油补给设备,同时还兼有食品、淡水等物资的补给能力。舰队给油舰通常舰体宽大,又有一定的航速,非常适合加装航空设施用于搭载飞机,因此日本海军将这一舰种也当作航空母舰的辅助力量,并计划在战时将部分给油舰改装为航空母舰,例如在丸二计划中建造的2艘"剑埼"级给油舰就是按照航母预备舰来设计的。此外,日本海军还设想在保留给油舰功能的基础上,为其搭载舰载机,使之成为航母辅助舰,不过这一想法仅在一艘舰上得以实现,这就是"速吸"号(Hayasui)。
载机给油舰"速吸"和"鹰野"
早在八八舰队时代,日本海军就迎合作战舰艇燃料重油化的趋势,建造了一系列舰队给油舰。但是自1924年"鸣户"号建成服役后,在十几年时间内竟没有新建一艘专业舰队给油舰,以至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仍然使用大正时代遗留下来的老旧给油舰和由民间商船改装的特设给油舰承担远洋燃油补给任务,这些舰船受性能限制,在伴随高速机动的航母部队行动时存在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条约时代日本海军集中精力设计建造用于舰队决战的作战舰艇,没有余力扩充辅助舰船,虽然在丸二计划中建造了两艘"剑埼"级舰队给油舰,但后来被改建为潜水母舰和航空母舰。为了更新老旧的舰队给油舰,日本海军在1941年11月的丸急计划中决定建造4艘18000吨级的给油舰,建造番号为第304~307号舰,分别被命名为"风早"、"韩崎"、"速吸"和"稻取"号。由于开战在即,时间紧迫,日本海军直接收购了播磨造船厂在1941年9月开工的一艘万吨级油船,作为舰队给油舰进行建造,成为"风早"级首舰。
■"风早"号给油舰侧视线图,日本海军计划建造4艘同型舰,仅建成2艘。
在"风早"号建造期间,日本海军就计划为其装备飞机弹射器,搭载水上飞机用于侦察和反潜警戒,不过最后没有实现。"风早"号仍然作为一艘普通给油舰竣工,标准排水量18300吨,航速16.5节,装备120毫米高射炮3门、25毫米机关炮6门,装载重油10000吨、轻质油1000吨和供小型舰艇补给的淡水、粮食,是一艘性能优良的远洋补给舰,其强大的补给能力通过下述事实就能够得到有力的证明:"阳炎"级驱逐舰的重油搭载量是622吨,一艘"风早"级的储油量就足以将16艘驱逐舰的重油舱灌满,这可是整整一个水雷战队的规模!
"风早"级的二号舰"韩崎"和四号舰"稻取"都被取消建造,仅三号舰"速吸"号得以建造,但在设计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即加装了航空设备,具备飞机搭载能力,成为一艘真正的燃油补给舰兼航母辅助舰。"速吸"号的设计变更是在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急于增强航空兵力的背景下进行的,其船体基本沿袭"风早"号,但舰桥向前移动,在船体中部设置长约35米、宽约17米的航空甲板,高出上甲板约5米,在航空甲板右前方舷侧装有一部飞机弹射器,最初计划搭载7架零式三座水侦(常用6架、备用1架),其意图是在伴随航母机动部队行动时能够承担一部分侦察任务和反潜警戒任务,以便航空母舰将更多的舰载机用于发起攻击。然而,日本海军并不满足,他们希望加强"速吸"号的进攻能力,使之成为航母的辅助兵力,因此其舰载机后来变更为正在研制中的16试舰攻"流星",搭载数量不变,仍为7架,可以装载6枚500千克炸弹或12枚250千克炸弹。
■"速吸"号给油舰侧视线图,载机量为7架。
由于加装了航空设备,"速吸"号的补给能力有所削弱,燃料装载量下降为9800吨重油和200吨轻质油,此外还能装载750吨淡水、供2800人两周食用的蔬菜和供1100人一月食用的粮食。与"风早"级相比,"速吸"号的自卫武器有所增强,在舰首和舰尾各装有一座89式40倍径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在舰桥两侧各有一座25毫米三联装机关炮,在舰尾高射炮后方高处的平台上还有一座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速吸"号的动力装置与"风早"号一致,装有1台石川岛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和2座舰本式21号重油专烧锅炉,单轴推进,输出功率9500马力,航速16.5节,自身装载重油量为2000吨,续航力9000海里/16节,编制员额为301人。
"速吸"号给油舰性能数据
建造厂家:播磨造船厂
舰籍归属:佐世保镇守府
施工情况:1943年2月1日开工,1943年12月25日下水,1944年4月24日竣工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8300吨/常备排水量20000吨
主尺度:全长161米,宽20.1米,吃水8.38米
动力装置:1台石川岛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单轴推进
2座舰本式21号重油专烧锅炉
输出功率:9500马力
最高航速:16.5节
续航力:9000海里/16节
燃料搭载量:重油2000吨
补给能力:重油9800吨、轻质油200吨、淡水750吨、
蔬菜2800人两周份、粮食1100人一月份
主要武备:89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4门(2×2),25毫米机关炮8门(3×2、2×1)
舰载机数量:7架(常用6架、备用1架)
航空设备:弹射器1部,航空甲板35×17米
舰员数量:301人
作战经历: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
最后结局:1944年8月19日在吕宋岛西北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
■"速吸"号给油舰高精度模型,比例为1/700。
在中途岛海战之后几个月的"航母恐慌期"中,日本海军巴不得将所有大型舰船都装上飞行甲板,当成航母使用。在1942年6月修订的改五计划中,除了建造20艘大中型航母外,还列入15艘搭载飞机的舰队给油舰,其中7艘是"速吸"号的同型舰,建造番号为第5381~5387号舰,其余8艘为"鹰野"级给油舰(Takano class),建造番号为第5388~5395号舰。"鹰野"级继承了"速吸"号的设计思路并发扬光大,在其舰桥后方铺设更长的航空甲板,几乎一直延伸到舰尾,使其载机数量比"速吸"号多出一倍,达到14架,同样利用舷侧的弹射器起飞。"鹰野"级的标准排水量为15600吨,航速为20节,预定8艘同级舰全部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建造。可以想见,如果全部15艘载机给油舰都能建造完成,加上"速吸"号,总共可以搭载168架舰载机,相当于3艘大中型航母的攻击力量,从纸面上看的确是非常可观的。但是,无论从日本的造舰能力来说,还是从战争的发展趋势而论,改五计划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天方夜谭,最后所有载机给油舰的建造计划均在1944年5月5日取消。
■"鹰野"号给油舰侧视线图,载机量为14架。
载机给油舰与"飞石战法"
无论是"速吸"号还是"鹰野"级,都没有安装供舰载机降落的飞行甲板,其搭载的飞机在弹射起飞后,只能在其他航母或陆基机场降落,所以在作战时必须与航母相结合。关于载机给油舰的运用,在日本海军的构想中是以"飞石"战法为前提的。这种战法就是将"大凤"级重装甲航母置于易受敌舰载机攻击的前方,充当中继基地,而其他航母及载机给油舰位于敌航母攻击范围之外的后方海域,舰载机以轻装状态从后方航母及给油舰上起飞,在重装甲航母上补充油弹后再出发攻击敌舰队,日军美其名曰"飞石"战法。这种作战模式以延伸舰载机攻击距离和确保机动部队主力安全为特征,虽然看似合理,但实际上由于海战双方位置不断处于变化中,加上无论怎样防护航空母舰都很难在防御上做到万全,所以实际运用起来将非常困难。有鉴于此,日本海军早在1938年就舍弃了这一设想,并制定了以大型重装甲航母为未来标准航母的方针。
■绘画作品——1944年6月向马里亚纳出击的"大凤"号重装甲航母,该舰的首次实战即被一枚鱼雷击沉。
然而,当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仅有的大型重装甲航母"大凤"号才刚刚开工,在中途岛海战后制定的改五计划中又以轻防御的"云龙"级中型航母为核心,将航母机动部队统一为重装甲航母的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加上低速商船改造航母的存在和改五计划中大批建造载机给油舰,"飞石"战法得以复活。日本海军计划以"大凤"、"信浓"和5艘改大凤型航母构成前线机动中继基地群,将载机给油舰和其他航母编为机动部队本队,实施远距离攻击。然而,战局的恶化速度大大超出日军的预想,"大凤"号建成三个月就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战沉,"信浓"号更是异常短命,处女航即遭潜艇暗算沉没,至于5艘改大凤型航母一艘都没有开工,"云龙"级也仅有3艘完成,所以运用"飞石"战法的设想最终化为泡影,即使载机给油舰大批服役也难以发挥预想的作用。
■1944年8月19日,美军"蓝鱼"号潜艇在击沉"速吸"号时拍下的该舰遗照,这可能是该舰存世的唯一影像资料。
日本海军唯一建造完成的载机给油舰"速吸"号于1943年2月1日在播磨造船厂开工,同年12月25日下水,1944年4月24日竣工,舰籍归属佐世保镇守府,编为中太平洋方面舰队附属舰,首任舰长是杉浦经三郎海军大佐。"速吸"号竣工后先在濑户内海西部进行训练,曾在5月5日与伊-155号潜艇发生冲撞事故,随后前往菲律宾,编入第1机动舰队的补给部队,参加了6月间的马里亚纳海战,在美军空袭中被炸伤。修复后"速吸"号作为一艘油船从事本土和南方占领区之间的石油运输,于1944年8月加入从门司港驶往新加坡的Hi-71运输船队,在8月19日凌晨3时20分在吕宋岛西北维甘城(Vigan City)以西海域遭到美军"蓝鱼"号潜艇(Bluefish,SS-222)的攻击,被两枚鱼雷命中,于5时左右爆炸沉没,位置在北纬17度34分、东经119度24分,于1944年10月10日除籍。在其短短四个月的服役经历中,"速吸"号没有留下搭载飞机的记录,其实际功效也就无从判断了。
根据日本海军舰船命名规则,包括给油舰在内的特务舰以海角、海峡、水道名称命名。给油舰"速吸"一名源自濑户内海西南口的速吸濑户,是对丰予海峡的美称,这条海峡位于四国岛佐田岬和九州岛佐贺关半岛关埼之间。"鹰野"一名出自青森县津轻半岛东北部的高野埼,但在日本海军的海图中将此处记为鹰野埼。
■"速吸"号给油舰的一张模型封绘图,由模型厂商青岛社出品,编号01211,比例1/700。日本海军病急乱投医造就的"油船航母",成为战后模型爱好者们所青睐的特殊舰型。
杰米扬斯克,本是苏德战场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1942年初,10万德军被围于此,这是历史上首次有如此大规模的德军部队被包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创造了人类空运史的奇迹,首次对超过10万人规模的部队进行全面、长时间的空中补给。包围圈里的德军官兵在恶劣得令人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中经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在最艰难的绝境中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他们顽强的抵抗了多达150万苏军长达四个月的围攻,最终在春暖花开之时迎来了自由。
这是装甲铲史官的第一个系列专栏,请各位粉丝不温不火的友情支持。
更多军事历史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装甲铲史官(ID:PanzerCSG)。
本篇轮到最后一艘被击沉的航母日本信浓号。它当时并未搭载舰载机,处于转场航行中,但那时它已经入役,并有驱逐舰护航航行,故也算为战斗状态被击沉的航母吧。
而且它还有多个世界记录:它是二战中排水量最大的航母,其排水量比当时排行第二的航母高出一倍有余;也是截止目前下水的航空母舰中服役时间最短的,仅仅17个小时;还是至今被潜艇击沉的最大排水量的军舰,信浓号的排水量吨位,一直到16年后美国海军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服役才被超越。
大和级110舰
1939年代后半年,美国与日本的关系急速恶化,美国国会于1938年5月17日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表明建造新型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计划。因此1938年,日本执行其《第四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其中计划建造两艘大和级战列舰:“110号舰”与“111号舰”,用作取代舰龄不久即将达30年的金刚级战列舰“雾岛号”与“榛名号”的地位。这两艘新舰还要改善比较早开工、已在兴建中的“大和”与“武藏号”的缺点,要成为性能更佳的战列舰。
110号舰本身建造预算为1亿4770万日元(也是当时币值)。“大和号”和“武藏号”在作预算编列时被称呼为“一号舰”与“二号舰”,因而信浓号也有着“三号舰”的非正式名称。
信浓原预计将于1945年3月末完成,在日军以此时间为目标而缓慢完成进度期间,日本做出了与美国开战的决定。1941年11月,日军重新评估了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全数造舰工程,总结潜艇与飞机将被列为优先,大型军舰的建造作业将被搁置。随后,从太平洋战争之初日本攻击珍珠港的行动以及马来亚海战的结果可看出,战列舰在面对大量飞机攻击时非常脆弱,故大和型四号舰—第111号舰马上停工并解体,其材料将用于伊势级战列舰“伊势号”与“日向号”两艘改装成航空战列舰的工程中。之后信浓号被命令尽速建造成能够浮起并拖离船坞的程度,将船坞用为修复中型航空母舰的修复和建造作业。1942年10月,信浓号船壳工程完成,由于其建材被挪至修复战争受损的其他舰艇且工人干劲下降等因素,信浓号的建造工程呈现停滞的状态。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在其日志中记述道,杉浦军令部第三科长和神重德军令部一课成员于4月23日前来司令部拜访,除了提到“第三号舰战列舰建造工程要中止,剩余产能要全用来集中建造航空母舰。
转作航空母舰
1942年春,由于得知了美国通过建造大量大型航空母舰的《两洋舰队法》,日本则以《第五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应对之,以新型的改大凤级和改飞龙级航空母舰来增加航空母舰的数量。4月18日,美军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16架B-25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横须贺也飞来了一架B-25,并有一枚炸弹命中了110号舰旁正被改造为航母的“大鲸号”潜艇母舰(后来的“龙凤号”)。110号舰并未受损,也没有被美国军机发现。这场空袭推动了后来于同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失去了相当于2/3主力航母兵力的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因此日本海军必须重建航母兵力,开始赶紧建造和将其他船舰改装成航空母舰。作为此计划的一环,110号要从横须贺第6船坞中挪出,意图用于同时建造2艘飞龙号改良型的云龙级航空母舰(排水量17500吨)的工程。然而已完成70%的信浓号就连拆除也是件大工程,从横须贺的施工现场来看根本成了空谈,且大和级战列舰象征的460毫米主炮专用运输舰——“㭴野号”也于9月4日被美军潜艇所击沉,因此110号舰也难以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继续建造下去了。
到了这个地步,日本海军决定将“110号大和级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并预定于1944年12月底服役。这时的110号舰已安装好蒸汽涡轮机、9座锅炉和舰前弹药库基座,舰体中央则正组装中央甲板厚度等级的隔间,舰尾的弹药库基座业已完成,其内容构造设施则系于舰尾上,尚未装设。在日本海军军令部舰政本部的航空母舰快速增产计划上记述110号舰的改装工程须“航空母舰的装备配置要在不影响工期时间的条件下完成,要以战斗训练为基准改善该舰,研究将舰体构造尽量简化。”
在三个月后的“马里亚纳海峡海战”中,日本海军惨败。一次损失了三艘舰队航空母舰(“翔鹤号”、“大凤号”以及“飞鹰号”),特别是失去“110号舰”的原型舰——“大凤”,更是给前者建造人员很大的震撼。然后有意见指出,为了对抗来袭中的美军,还是要造“110号舰”。7月,在下达“1944年10月15日必须竣工完毕”之命令之同时,还要求本籍定为“横须贺镇守府”。7月1日,“信浓号”正式以航空母舰的舰种登录,还规定因为有必要参加一次战役,先搭载必要之装备,其他等回港再另外装设。根据《海军造船技术概要》,军令部对横须贺海军工厂长下达之命令如下:
军官与士兵的居住设备必须尽可能简单;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尽可能不要使用木质材料;省略防毒气隔间的气密工程测试;省略中甲板以上的隔间气密测试;先将造机、造兵相关工程列为较后顺位。工期目标是10月5日进水。10月8日命名式后系着停泊。10月15日竣工。
虽然建造计划已经晚了,但为了弥补“大凤号”的损失,初期的竣工日期提早了五个月。由于熟练工人都被充军了,为了弥补人手不足的窘境,故不但是纠集了民间造船厂的工人,连同海军工机学校的学生,甚至动员了其他不同性质科目的学生、朝鲜与台湾工人、“女子挺身队”投入建造工程。然而,同为大和级战列舰的“武藏号”光搭载舣装就花了19个月的时间,“信浓号”只用3个月被认为是存在问题的。海军省相关的性能审议委员会成员——牧野茂(海军技术大佐、“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者之一)曾说:“‘信浓/110号舰’的居住区没有任何生活用品,非常煞风景,气密工程测试也都还在进行中,根本就是个‘铁棺材’”有种说法是,由于工程都被简化,兵装与舰内装备都尽量省略,舰内的水密试验都只作了最低程度(另一种说法是直接省略了);不过燃料罐周围灌水泥的的工作还是有完成。“信浓号”也是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的最后一艘军舰,投入了该海军工厂的全部剩余料件。
悲催的下水式
“信浓号”虽然因为过劳与意外事故,导致有超过10人殉职,不过还是大致完成了外型。10月5日,上午8点到8点30分,开始往船坞进水。计划是往船坞里注水注一半,让船身先浮起来,确认船身之平衡,本来预定注水10米,在灌到8米时,因为船坞闸门打开,外部海水灌了进来。“信浓号”被灌进来的海水影响,前后摆荡,固定船的超过100根以上的钢缆和50根的麻绳断掉。甲板上的技术军官们因此被冲进海里,球状船首也多次与船坞的墙面发生冲撞,导致球状船首内部的水中声纳、螺旋桨扇片受损。
调查结果表示,此事仅为单纯之事故。本来是要往船坞闸门内的压舱水舱内注进海水,结果疏漏导致出现如此事故,也有种说法是本来是往“信浓号”的压舱水舱灌海水,结果没完全灌满水。虽然这仅是一项失误,但也是性急赶工的结果。10月8日,日军举行了命名仪式,作为代理昭和天皇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也出席了此仪式。在这时“110号舰”被命名为“信浓”,此名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的“信浓国”。
之后“信浓号”又被送入船坞,使用部分“111号舰”的材料进行修理工作。修理工作于10月23日结束,出了船坞后被停在近海位置。一个月后,日本海军在最后一次大规模舰队海战“莱特海战”(捷一号作战)之后,联合舰队已经几乎崩溃。即使“信浓号”能赶上参加该海战,当时也没有能送上“信浓号”的飞机。实际上,航母“云龙”已经完成,但并没有搭载飞机,只是作为特攻兵器“樱花”的运输舰,然后被潜艇鱼雷攻击后沉没。使用“111号舰”的材料,被改为航空战列舰的“伊势号”与“日向号”也没有能搭载的飞机,只能拿来当作普通战列舰使用。在“北号作战”时,两艘船的飞机库都被拿来搭做仓库使用,实际上被当作运输舰。
“信浓号”于东京湾举行的航空公试,并进行各种舰载机的起降实验。11月11日,日军在“信浓号”上试飞了零战和“天山”舰载攻击机等旧式飞机;11月12日,“横须贺航空队”在船上进行局地战斗机“紫电改”的舰载型——“紫电改二”(N1K3-A)和“流星”舰载攻击机、“彩云”侦察机等起降实验,均取得成功。
11月24日,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大将在联合舰队550号电令中指示:“‘信浓号’舰长应立刻指示‘信浓号’及“第十七驱逐舰队”自横须贺出发,迅速返回内海西部,出港日期和前往松山冲泊地的航路应由舰长决定”。由于横须贺上空近日频繁有“B-29”轰炸机飞行,日军估计短期内会有空袭行动,故决定返回吴海军工厂,前往躲避空袭,并装上剩余尚未配置的武器装备。美军进行航空侦查时有曾拍摄“信浓号”过,但当时仅有“大和号”的推测数据和“武藏号”已沉没的讯息,但不知道有关“信浓号”的相关资料。
促使“信浓号”返回至吴港的原因还有一个。由于横须贺工厂大量使用征用来的工人,因此日本海军对横须贺工厂的技术能力颇有怀疑,考虑在吴海军工厂进行“信浓号”的舣装工程。由于接到海军邀请的“大和级”战列舰的造船主任西岛亮二海军技术大佐表示“接受信浓的剩余工程(武装工程)”,海军决定将“信浓号”开回至吴港,之后西岛又表示后悔。这时“信浓号”的内部建造工程仍在继续,高射炮、喷气炮、机枪几乎都尚未安装。锅炉也只完成了12座中的8座,最大发挥速力也只有约20至21节。返回吴海军工厂时,信浓还未装备飞机,而是载有50架“樱花”特攻机和货物,但也有资料称装有三架舰载轰炸机(机种不明)、数艘水上特攻兵器“震洋”的说法,因此也有“信浓号的出击居然算不上特攻”的玩笑一说。
护航“信浓号”的驱逐舰队包括三艘“第十七驱逐舰队”的“阳炎级”驱逐舰——“滨风号”(旗舰)、“矶风号”和“雪风号”。当时,美军潜艇的静声能力已经高过日本海军舰艇的声纳搜索能力,且日本船员自“莱特湾海战”后长期出击而过于疲劳,因此少了巡逻活动,“矶风号”和“滨风号”舰艇本身也在莱特湾海战中受损,水中声纳无法使用,后者的航速也因此无法超过28节(后来,“第十七驱逐舰队”在“捷一号”作战后的返航途中所负责护卫“金刚号”战列舰以及旗舰“浦风号”被美军潜艇“海狮号”击沉。)原先“第十七驱逐舰队”认为应注意潜艇的活动,在日军可出动反潜巡逻机的白天航行,但阿部俊雄大佐却以夜间21节的航行速度可避开美国潜水艇为由,否决了这一提案。这和军令部曾指示不出动反潜巡逻机以及“信浓号”本身未搭载一架飞机有关。另外阿部认为比潜艇,被在日本近海活动的美军机动部队攻击更可怕。议论的结果是“信浓号”在天亮之前出航,假若出现美军潜艇,可利用趋近满月的月光发现其活动。
美军潜艇的追击
11月28日下午1点30分,舰队出航,旗舰“浜风号”、中央是“信浓号”、信浓右舷是“雪风号”、左舷是“矶风号”。但也有先头“矶风号”、右“滨风号”、左“雪风号”的说法。舰队在金田湾进行时间调整之后,于下午6点30分进入外海。在船内,机械室和燃料库附近还在施工。下午7点,“矶风号”发现美国潜艇的电波,日军加强了警戒。同时“信浓号”也发现电波,阿部舰长命令全船员警戒。晚上9点,“信浓号”通过雷达在右后方发现船舶,命令右侧的“雪风号”进行侦查,该舰随后报告“虽未有回应识别信号,但干舷很高,应是渔船”。
在这前不久,日本静冈县滨名湖以南约100英里处正有一艘美军潜艇——“射水鱼号”,舰长为约瑟夫·法兰西斯·恩莱特少校。“射水鱼号”当时才刚结束救援迫降的B-29组员的任务,正前往东京湾准备袭击商船。晚上8点48分,雷达军官报告“有座岛正在移动”,恩莱特因此发现了“信浓号”。当下由于“射水鱼号”未能在“信浓号”的甲板上确认有飞机,还以为是艘油轮。不过这艘船非常大,为了攻击,“射水鱼号”决定尾随该舰,并浮出水面以最大的19节航速速度追踪。浮出水面后,“射水鱼号”发现该舰舰首为非“大凤级”的开放式机库,确信目标与先前的“飞鹰级”和“大凤级”不同,是艘巨大的新型航空母舰。10点45分,“射水鱼号”发现有一艘驱逐舰逼近至其附近3000米处,一度被逼迫潜回水下退避。不过驱逐舰在看到“信浓号”桅杆的红色信号之后返航,美国潜水艇逃过一劫。恩莱特的手记记载这艘船是“矶风号”,但如前述,“浜风号”的可能性较高[149]。日军方面的情况是,早在10点时,位于舰队先头的“浜风号”就发现了位于前方6000米平行移动的两架桅杆。“浜风号”加速行驶之后,距离缩短至3000米,并已瞄准预备射击,但“信浓号”这时却因事前命令护卫舰不要深入追击、导致舰队中出现空隙而命其回航。晚上10点45分,“信浓号”在右舷前方发现了浮上水面的美军潜艇,并发出了确认信号。“射水鱼号”也确认到了“信浓号”桅杆上发出的10秒-20秒-10秒的红色发光信号,担心会遭到护卫驱逐舰的攻击。“浜风号”和“雪风号”已做好射击准备,但阿部担心暴露行踪,不准射击。
晚上11点30分,恩莱特认为可能无法逮住“信浓号”,要求得到友军潜艇的支援,给司令部发出下述无线电讯息:“‘射水鱼号’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太平洋方面潜艇司令部及日本领海的所有潜艇发出。我们正在追踪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这艘航母有三艘护卫驱逐舰,位置是北纬32度30分、东经137度45分、速度有20节。”美国潜艇司令部收到了这一消息,并冒着被“信浓号”窃听的危险(实际上也确实被窃听着)作出如下回复:“继续追踪,乔(Joe,约瑟夫的昵称),希望你能成功”。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的司令部则发出“对方是块肥肉。大奖就在眼前,别让它逃了”的讯息。只是,恩莱特期待中的友军潜艇并未出现,“射水鱼号”只得继续只身追踪目标。原先“信浓号”以全速的20节航行,以潜艇的航速很难攻击到。不过经过数小时“射水鱼号”以水上速度全力追击拉近了距离,“信浓号”也在凌晨12点前不久因螺旋桨轴过热而减速至18节,又做了“之”字形航行的转向动作,“射水鱼号”得以在“信浓号”右舷前方取得射击位置。
击沉
潜艇自调停深度水面下3米、距目标1280米外处射出了六枚鱼雷,分为两批各三发射出。“射水鱼号”舰长曾在笔记中表示,这是为了让后面那三枚鱼雷能射进最初三枚造成的破洞内。另外为了使重量集中在水线之上而不稳定的航母翻船,设定了比通常较浅的命中深度。3点16至17分,4枚鱼雷命中了“信浓号”右舷。“射水鱼号”方面则称六枚鱼雷全命中。命中深度设定较浅的鱼雷击中的是“信浓号”右舷后部由水泥填充、较船腹为浅的部分,这时其储存燃油的燃油舱、右舷外侧机械室、三号锅炉间马上就被水灌满,且损害造成舰体隔间龟裂、邻近的一号、七号锅炉间也跟着进水,空气压缩机房亦受害。最初的报告显示,后部冷却机房、机关科官兵房、注排水指挥所附近、第一发电机室都进水、右舷也倾斜了6度。由于命中后“信浓号”仍未减速,倾斜右舷9度并以20节的速度离开现场。“射水鱼号”未能追击前往西北的“信浓号”。护卫的驱逐舰虽也投下深水炸弹,但在“射水鱼号”的纪录里也不过就整整15分钟里爆炸14次的规模,并未构成威胁。
鱼雷中的位置和被海水淹没的舱室示意图,紫色位置为立即进水的舰船舱,蓝色位置为遂渐进水淹没的舰船舱,绿色位置则是为了平衡舰体而特意注入水的舰船舱。
虽然“信浓号”在文件上被列入军舰籍,被视为一艘完成建造的军舰,实际上仍是处于建造中的状态。举例来说,舰内通道中多放有大量缆线,造成防水闸门无法关闭。甚至因为军令部下令赶工,连关闭防水闸门的训练都没做。即使勉强关上闸门,在缝隙里也有空气会漏过来的情形。加上“大和级”战列舰内部有如迷宫,花上一年也无法熟悉内部,仅仅乘船几个月的舰员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即使如此,紧急处理员仍然按照注排水指挥所的指示,对相反的一侧进行了注水工作。注水量至少为3000吨,倾斜情况也有所缓解。然而由于注水开关故障,进一步注水已不可能。信浓号虽迅速前往潮岬方向,进水情况仍未停止,排水泵也发生故障、倾斜日益严重。根据“战斗详报”的记载,“信浓号”在5点30分时航速已跌到仅剩11节。按机关科士兵的回忆,清晨5点时,右舷涡轮机停止工作。清晨5至6点,由于复水器无法使用,导致锅炉缺乏给水用的淡水。上午8点,信浓已完全停在海上。“信浓号”发出讯息:“0800,本舰由于倾斜无法航行。请准备拖船”的讯息。当时虽也曾考虑使用海水开动锅炉,但由于使用海水之后将需要大规模修补,因而被搁置。舰前部的预备淡水储罐的水管虽被切断,但未派上用场。阿部曾命令工厂相关人士打开飞行甲板,但“工厂相关人员集中到飞行甲板”的命令却被误传为“全员集中到飞行甲板”,舰内陷入混乱。不过,也由于这个错误命令,位于舰底的紧急修理作业员和机关科官兵才得以逃出。
上午7点45分,“信浓号”发出命令“矶风号”和“浜风号”接近的手旗信号。阿部亲自在“信浓号”船头监督作业,但两艘驱逐舰无法牵起信浓,缆线被切断。驱逐舰后部的高角炮塔曾试图卷起缆线再次牵船,但无法承担重量再次被切断,拖航宣告失败。8点,上甲板已泡水,船员则忙于机库甲板的排水作业。8点30分,注排水指挥所被淹,稻田文雄大尉等九人被淹死。随着注排水指挥所灭顶以及拖航作业失败,“信浓号”这时已确定将会沉没。9点32分,“信浓号”试图将昭和天皇的照片移至舰载小艇上,并再移至“浜风号”。但由于天气不佳,小艇撞上“信浓号”右舷,翻船。10点25分,倾斜达35度,“信浓号”降下了军舰旗。10点28分,命令全员准备撤离。10点37分,发布全员弃船命令。10点57分,“信浓号”在潮岬海南东48千米处翻覆沉没,地点为北纬33度06分,东经136度46分。
“信浓号”由于建造工程并未完成,导致防水作业充满缺失,也没有一位船员熟悉内部构造。即使是已搭船数月的船员,在该舰中弹后仍陷入混乱,未能紧急处置。另外也有着因船身倾斜,造成左舷注排水阀自海中上浮,无法增加注水的观点,但也存在反驳此观点的意见,认为即使出港前未进行倾斜复原测试,也不知道电源经过多大震动就会故障,实际上也是故障导致排水泵无法运行,加上赶工造成的负面影响,螺帽没有栓紧螺栓,防水舱口也有2厘米的缝隙。受命中右舷舰尾的鱼雷冲击所影响,舰首部分的铆钉开始进水。加上邻近的气密检查没实施,故“信浓号”竣工一说实际上是有名无实,根本是一艘未完成的船舰,可以说在被鱼雷命中时就注定要沉没。
当时任海军大臣的岛田繁太郎向天皇报告“信浓号”沉没的消息时,向来寡言少语的裕仁天皇也一反常态地说道:“此事可惜。”
“信浓号”的舰历是世界海军史上最短的,从出外海到沉没只有17小时。虽然鱼雷攻击本身几乎没有造成死伤,但由于无法使用舰内广播装置通知全员撤离,加上许多船员被飞行甲板的孔洞吸走或被强浪冲走、在低温的海面漂流与被猛烈的海浪卷走,使得很多船员失踪,也有人目击到许多军人抱住沉没的“信浓号”的景象。阿部俊雄舰长在舰首下令全员弃舰之后,便和“信浓号”一起沉入海中。在抢救过程中,“滨风号”船员目击到许多船员抓住未搭载炸药和燃料、漂浮于海面上的特攻兵器——“樱花”的景象。战后,“滨风号”的水雷长武田曾和一位樱花的开发者见面,提到了“樱花”救了不少人,而后者则露出相当复杂的表情,有哈哈大笑一说。有55名准尉以上、993名士官与士兵和32名工人幸存。据“信浓会”组织的调查,有791人阵亡(其中有28名工人,包括11名军属)。“信浓号”的照片被奉安到“滨风号”上。在吴港待命、准备给“信浓号”装备对空火箭炮的技术人员从“第十七驱逐舰队”得到“信浓号”沉没的消息之后,也感到日本帝国海军已宣告结束。
美军方面,“射水鱼号”的船员知道它们攻击一艘非常巨型的航母,但并没有自信能把它击沉。从美军B-29的侦查照片来看,虽然有拍摄到“信浓号”,但却没有完全掌握这艘船存在的事实,对“射水鱼号”的报告也是半信半疑,科巴兹中校破译了日本的密码,从中发现了“信浓号”这艘船的名字,判断这艘以“信浓川”命名的巡洋舰改装航空母舰已被击沉,并劝说舰长恩来特最好就此满足。后者便交出了“信浓号”的素描画,得到了击沉28,000吨航空母舰的认证,当船员们知道他们已击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时,战争早就已经结束了。美国为奖赏击沉“信浓号”的功绩,授予“射水鱼号”总统部队嘉许奖。至今为止,“信浓号”依旧保持着被潜艇所击沉的最大船舰之纪录。
由于生涯异常短暂,信浓几乎未能留下影像资料,目前已知仅有的2张信浓号照片分别为停泊横须贺港内时美军高空侦查拍下的模糊俯视图与东京湾试航时由播磨造船所技术员所拍摄的右舷舰影(该照片的存在直到战后30年才获得确认);再加上日军战败前夕大量销毁造舰资料,信浓的具体外型不明朗的地方仍相当多。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一)——勇拔头筹的英国“勇敢”号航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二)——被舰炮击沉的英国“光荣”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三)——被一发入魂的英国“皇家方舟”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四)——犹如靶船般被狂虐的“竞技神”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五)—首次航母对决中被击沉的“祥凤”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六)——美国第一艘被击沉的“列克星敦”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七、八、九、十)—中途岛战沉日军四艘航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一)—桀骜不驯的美国“约克城”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二)——英国最后一艘被击沉的航母鹰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三)——以我国古代将军命名的日本龙骧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四)—平淡的黄蜂号兼谈美国航母命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五)——名声大战绩小的美国大黄蜂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六)——日军战绩最多受创最重的翔鹤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七)——外强中干、一战即沉的大凤号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四艘变性航母
历史上被击沉的航母(二十二)——从开始撑到最后的日本瑞鹤号
信浓号航空母舰(日语:信濃,平文式罗马字:Shinano)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一艘航空母舰,为二次大战里舰体最大、排水量最重的航空母舰,在完成长达五年断断续续的建造工作后,首次出航仅17小时即被美国海军的“射水鱼号”潜艇所击沉。
“信浓号”原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舰进行建造,暂定名为“110号舰”。随着日军在太平洋的战事告急,帝国海军对航空母舰的需求大为提高,故因应战争需求,将尚未完成的“110号舰”改造成航空母舰,正式命名为“信浓号”,源自日本古代令制国之一的“信浓国”。由于日军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的失败中损失了三艘主力航母,故加速了“信浓号”的建造进度。“信浓号”拥有“大和级”的战列舰级别坚固船体,超出一般航空母舰的标准,同时它也受到“大凤号”的影响,铺上了相当厚实的装甲保护飞行甲板。
“信浓号”于1944年11月在未完成的情况下投入服役,随后自横须贺海军工厂移至吴海军工厂完成装修,但被回航中的美军潜艇攻击而击沉,包含舰长阿部俊雄大佐在内共1,435名水兵和民间工作者阵亡,为目前下水的航空母舰服役时间最短、也是至今被潜艇击沉的最大排水量军舰。信浓号的排水量吨位,一直到1961年美国海军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服役才将其超越。
1939年代后半,美国与日本的关系急速恶化,美国国会于1938年5月17日通过《第二次文森法案》,表明建造新型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计划。因此1938年,日本执行其《第四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其中计划建造两艘大和级战列舰:“110号舰”与“111号舰”,用作取代舰龄不久即将达30年的金刚级战列舰“雾岛号”与“榛名号”的地位。这两艘新舰还要改善比较早开工、兴建中的“大和”与“武藏号”的缺点,要为质量更佳的战列舰。
110号舰决定于横须贺海军工厂新造的6号船坞内建造。大和级战列舰的排水量超过7万吨,此级超大型战列舰预定要建造4艘,往后会出现当有舰只要进行维修与改装、由于能够负荷其排水量的船坞数量不足、剩下的船舰只能排队等候的情况,因此计划将横须贺扩建成一个和吴海军造船厂相同规模的维修据点,不同于其姊妹舰武藏号在陆上船台上建造的方式(该舰于三菱长崎造船厂建造),决定将以重新建造一个大和级专用的第六号船坞。当时横须贺最大的船坞为建造“长门级”的“陆奥号”(排水量33,000吨)的第五号干坞。在费时2年又3个月、耗资1700万日元(当时币值)的建造工程后,完成了长336米、宽62米、深18米的第六号船坞,当时所掘出的砂土被运到了邻近的海军炮术学校来填补海岸,尔后建成了宽广的操场。1940年5月4日,船坞完工,并同时举行了110号舰的开工典礼。110号舰本身建造预算为1亿4770万日元(当时币值),为日本国会议事堂建造费用(2570万日元)的6倍之多。这时为出于保密,开工仪式不得找外头正职的神主,因此请非本业但具神主资格的脚手架组长—大须贺种次来主持。“大和号”和“武藏号”在作预算编列时被称呼为“一号舰”与“二号舰”,因而信浓号也有着“三号舰”的非正式名称,造船工人之间则将110号舰简称为“110”。
信浓原预计将于1945年3月末完成,在日军以此时间为目标而缓慢完成进度期间,日本做出了与美国开战的决定。1941年11月,日军重新评估了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全数造舰工程,总结潜艇与飞机将被列为优先,大型军舰的建造作业将被搁置。随后,从太平洋战争之初日本攻击珍珠港的行动以及马来亚海战的结果可看出,战列舰在面对大量飞机攻击时非常脆弱,故大和型四号舰—第111号舰马上停工并解体,其材料将用于伊势级战列舰“伊势号”与“日向号”两艘改装成航空战列舰的工程中。之后信浓号被命令尽速建造成能够浮起并拖离船坞的程度,将船坞用为修复中型航空母舰的修复和建造作业。1942年10月,信浓号船壳工程完成,由于其建材被挪至修复战争受损的其他舰艇且工人干劲下降等因素,信浓号的建造工程呈现停滞的状态。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在其日志中记述道,杉浦军令部第三科长和神重德军令部一课成员于4月23日前来司令部拜访,除了提到“第三号舰战列舰建造工程要中止,剩余产能要全用来集中建造航空母舰”外,还表示将继续观望是否该建造超甲巡,而潜艇与飞机则必须增产。
1942年春,由于得知了美国通过建造大量大型航空母舰的《两洋舰队法》,日本则以《第五次海军军备补充计划》(即“改マル5計画”)因应,以新型的改大凤级和改飞龙级航空母舰来增加航空母舰的数量。4月18日,美军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16架B-25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即杜立德空袭),横须贺也飞来了一架B-25,并有一枚炸弹命中了110号舰旁正被改造为航母的“大鲸号”潜艇母舰(后来的“龙凤号”)[24]。110号舰并未受损,也无被美国军机发现。这场空袭推动了后来于同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失去了相当于2/3主力航母兵力的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和“飞龙”)。因此日本海军必须重建航母兵力,开始赶紧建造和将其他船舰改装成航空母舰。作为此计划的一环,110号要从横须贺第6船坞中挪出,意图用于同时建造2艘飞龙号改良型的云龙级航空母舰(排水量17,500吨)的工程。然而已完成70%的信浓号就连拆除也是件大工程,从横须贺的施工现场来看根本成了空谈,且大和级战列舰象征的460毫米主炮专用运输舰——“㭴野号”也于9月4日被美军潜艇所击沉,因此110号舰也难以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继续建造下去了。
到了这个地步,日本海军决定将“110号大和级战列舰”改装为航空母舰,并预定于1944年12月底服役。这时的110号舰已安装好蒸气涡轮机、9座锅炉和舰前弹药库基座,舰体中央则正组装中央甲板厚度等级的隔间,舰尾的弹药库基座业已完成,其内容构造设施则系于舰尾上,尚未装设。在日本海军军令部舰政本部的航空母舰快速增产计划上记述110号舰的改装工程须“航空母舰的装备配置要在不影响工期时间的条件下完成,要以战斗训练为基准改善该舰,研究将舰体构造尽量简化。”1942年7月16日,军令部次长给海军次官《第110号舰(改装)主要项目细则》文件,记事除了排水量、航速外,记述以下的资料:
对于110号舰航母改造计划,舰政本部长的岩村清一中将提出该舰需要有不同于以往航母的作用、要将其作为海上的移动基地的作法,他认为信浓号机库将不配置舰载攻击机与轰炸机,并要配置于前线,供后方航母起飞的飞机降落,快速补充燃料、弹药和鱼雷。此外还要以厚实的装甲板来保护飞行甲板,令其在敌人空袭下可以执行着海上基地的任务,但在自卫能力上,仅于分设的机库中搭载战斗机。此外,因本身战列舰等级的船体和额外装甲板所构成了坚强防御力,该舰将被用作“不沉的航空母舰”,也因此出现了甚至连机库与舰载机都不打算配有的提案出现。“大凤号”本身就以改善原本日本航母甲板防御力低落的弱点为理念而建造,信浓号初期设计方案更把它视作“海上的航空基地”来加以设计。另外从中途岛海战来看,日本航空母舰承受炸弹攻击的能力太差,因此也有不打算搭载将在舰内配装给前线降落之轰炸机与攻击机的炸弹和鱼雷的意见。
然而此方案却被军令部与航空部人士的反对,经过两个月的争论后,舰政本部的方案被放弃了。神重德参谋强烈反对这种“远程打击战术”的作法、主张将110号舰作为攻击用的航空母舰。最后,110号舰变成万一受敌军攻击,可凭其战列舰的构造与装甲甲板而不失其继续战斗能力的航母,且假若其他的航母被击沉或无法供自它们起飞的飞机起降的话,110号舰可供这些飞机降落,让舰队的航空战斗能力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此外除了自卫用的战斗机外,还要配备攻击机、供其他航母飞机使用的燃料、鱼雷,类似大凤号的功用。航母改造工程进行全面修正成加入机库与飞行甲板的装甲板,并扩充燃料库与弹药库空间。1942年7月末,110号舰决定要改装为航空母舰,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基本改造计划,9月急忙地向海军大臣报告。舰政本部的基本设计于11月结束,更细微的设计内容到横须贺船厂继续进行。到了1943年初,工程重新开始。
(温馨提示:本文约4700字,配图21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人们在形容驱逐舰的作战特点时,常常会用到“以小博大”的字眼。驱逐舰原本是为了对抗鱼雷艇而诞生的舰种,后来却演进为比鱼雷艇更具威力的鱼雷攻击平台,强有力的鱼雷武备,配合轻巧的身形,敏捷的机动,使得驱逐舰能够给比自己大得多的战舰以致命打击。在二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历程中,出现了不少驱逐舰力克大舰的战例,但是S级驱逐舰“索马雷兹”号的经历尤为罕见,该舰先后在欧洲水域及印度洋作战,并且在两个相距遥远的战场上分别参与了两次歼灭轴心国大型战舰的战斗,每次都冲锋在前,勇猛攻击,堪称“巨舰猎手”。
战时新锐
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英国海军启动战时应急造舰计划,以满足作战需要,从1940年到1945年先后建造了14个级别共计112艘战时应急型驱逐舰。为了简化设计、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战时应急型驱逐舰多以战前的成熟设计为基础,并依据作战经验加以改进。
S级属于1941年下半年开工的第三批次应急型驱逐舰,其舰体和动力装置基本沿用战前J级驱逐舰的设计,舰首造型则借鉴自部族级。在战争初期,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对英军舰艇构成严重威胁,有鉴于此,S级在设计之初就将强化防空能力作为改进重点。S级的120毫米主炮采用新型炮座,将仰角提升至55度,使之具备一定的对空射击能力,同时用性能出色的博福斯40毫米炮和厄利孔20毫米炮取代了效能不佳的2磅乒乓炮和12.7毫米机枪。值得一提的是,S级的40毫米高射炮安装在战前由荷兰海军开发的三向稳定炮座上,并可由雷达引导射击。此外,S级也配置了当时最新型的雷达设备。
■ 英国海军S级驱逐舰的侧视及俯视线图。
S级自1941年夏季陆续开工,总共建造了8艘。“索马雷兹”号作为同级领舰于1941年9月8日在纽卡斯尔的霍索恩船厂开工,1942年11月20日下水,1943年7月1日服役,依照驱逐领舰的命名传统,以19世纪的英国海军上将詹姆斯•索马雷兹命名。“索马雷兹”号作为领舰,排水量比姊妹舰大20吨,标准排水量1730吨,舰长111米,舰宽11米,吃水4.3米,配置2座海军部锅炉和2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双轴推进,输出功率40000马力,最高航速36.75节,续航力4680海里/20节,舰员编制人数225人。
■ 英国海军“索马雷兹”号驱逐舰,右上角为该舰舰徽。
“索马雷兹”号的武器配置基本与战前的标准型驱逐舰持平,较部族级之后的舰队驱逐舰有所削弱,主炮采用4门120毫米单装舰炮,前二后二布局,与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道沿舰体中线配置。S级的主炮由于采用新型炮座,其炮塔正面防盾呈现较大的斜面,与之前驱逐舰近乎垂直的炮塔正面有明显区别。“索马雷兹”号的防空武器包括2门40毫米高射炮和4门20毫米机关炮。为了提供良好的对空射界,S级将探照灯平台转移到烟囱后方,并在两座鱼雷发射管之间设置了防空平台,安装40毫米高射炮。在服役期间,“索马雷兹”号配置了272、282、291型等多种型号的雷达设备。
肉搏沙恩
“索马雷兹”号在服役后编入本土舰队第3驱逐舰支队,不久转入第23驱逐舰支队,从1943年10月起开始在北极航线上执行护航任务。“索马雷兹”号护卫着往返于冰岛、英国和苏联北部港口的商船航行在挪威海和北冰洋上,在漫天风雪和浓雾流冰中经受了最初的战斗考验,证明自己可以胜任更艰巨的任务。两个月后,“索马雷兹”号迎来了服役生涯中的第一场重要战斗——北角海战。
■ 1943年7月服役后,“索马雷兹”号在冰岛海域航行,从事北极航线的护航作战。
1943年12月底,两支护航船队JW55B和RA55A陆续起航,沿着北极航线相向而行。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布鲁斯•弗雷泽上将判断德国海军可能出动拦截船队,于是暗中部署了两支打击部队为船队提供远程掩护,伺机歼敌:一支由罗伯特•伯内特中将指挥,包括“贝尔法斯特”、“谢菲尔德”号轻巡洋舰和“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另一支由弗雷泽亲率,包括“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牙买加”号轻巡洋舰,由“索马雷兹”、“野人”、“蝎子”号驱逐舰和挪威驱逐舰“斯托尔德”号护航。
■ 这幅画作表现了1943年12月26日,英军驱逐舰护卫“约克公爵”号赶往截击“沙恩霍斯特”号的情景。
果不其然,12月22日,船队被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发现。12月25日,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在5艘驱逐舰护航下离开阿尔塔峡湾,计划前往熊岛东南海域截杀盟军船队,这次行动由埃里希•贝海军少将指挥,他并不知道英国人已经布下了圈套。当时北极海域正值极夜,除了正午时分略见阳光,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天色昏暗,能见度很差,极大限制了德舰光学器材的使用,反而为英军发挥雷达优势提供了良机。为了扩大搜索范围,贝命令驱逐舰分散搜索,结果却失去了联系,“沙恩霍斯特”号成了孤家寡人。
■ 彩绘:1943年12月北角海战的两位主角:英国海军“约克公爵”号战列舰(上)和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下)。
12月26日中午,“沙恩霍斯特”号两度试图接近船队,都被伯内特分队所阻止,在短暂交火后贝放弃行动,南下返航,却被英军巡洋舰用雷达跟踪,而得到消息的弗雷泽正率领“约克公爵”号前往德舰归途实施截击,4艘驱逐舰也加速前行,以便在遇敌后迅速占领鱼雷发射阵位。16时15分,英军驱逐舰的雷达率先发现德舰,两分钟后“约克公爵”号的雷达同样捕捉到目标。16时48分,“贝尔法斯特”号发射照明弹,点亮了“沙恩霍斯特”号,“约克公爵”号在10900米距离上抢先开火,首轮齐射即取得命中,使德舰前主炮失去战斗力。仓促应战的“沙恩霍斯特”号加速逃跑,用后主炮对抗追兵,用副炮警戒试图逼近的驱逐舰。18时20分,“约克公爵”号在远距离再度击中目标,炮弹钻入德舰1号锅炉舱爆炸,导致“沙恩霍斯特”号失去速度,也失去了逃生的最后希望。
■ 在北角海战中被英舰发射的照明弹点亮的“沙恩霍斯特”号。
18时50分,4艘驱逐舰分为两队从“沙恩霍斯特”号左右两舷展开夹击。“沙恩霍斯特”号向右舷转向,与“索马雷兹”和“野人”号交火,却为另一侧的“蝎子”和“斯托尔德”号创造了鱼雷攻击机会。“索马雷兹”和“野人”号一面以主炮向目标开火,一面抢占阵位,发射鱼雷。4艘驱逐舰总共向德舰发射了28枚鱼雷。“沙恩霍斯特”号两面受敌,左支右绌,先是右舷中雷一枚,在转向规避时又撞上了“索马雷兹”和“野人”号的鱼雷,连中三枚,严重受损。一直冲在前面的“索马雷兹”号遭到德舰副炮火力的集中射击,多处中弹,一枚炮弹击穿了火控指挥塔,造成11人阵亡,11人受伤,此外引擎润滑系统也因近失弹出现故障。在整场海战中,“索马雷兹”号是人员损失最大的英舰。重创的“沙恩霍斯特”号又遭到“约克公爵”和英军巡洋舰的近距离攻击,于19时45分倾覆沉没,包括贝少将在内的1932人丧生,仅36人获救。
■ 在北角海战中“索马雷兹”号的火控指挥塔被德舰炮弹击穿。
■ 1944年1月,“索马雷兹”号返回斯卡帕湾后,舰上军官在主炮前合影。
北角海战后,“索马雷兹”号继续奔波在北极航线上。1944年6月,“索马雷兹”号带领第23驱逐舰支队开赴诺曼底,为盟军登陆提供火力支援,期间曾与德军舰艇交火并受轻伤。诺曼底战役后,“索马雷兹”号重返北极海域继续执行护航任务,直到11月间回到纽卡斯尔接受改装,为开赴远东战场做准备。
截杀羽黑
1945年1月初,“索马雷兹”号从克莱德湾启航,护卫着“可畏”号航母经亚历山大前往印度洋,于2月8日抵达科伦坡,编入英国海军远东舰队,成为第26驱逐舰支队的旗舰。从1945年3月开始,“索马雷兹”号率队在印度洋东部实施了一系列扫荡行动,拦截攻击在安达曼海上航行的日军舰船,还参与了对苏门答腊岛港口的炮击行动和数次航母空袭作战。
■ 从舰尾方向拍摄的“索马雷兹”号驱逐舰,该舰于1945年初开赴远东战场。
1945年5月初,驻新加坡的日本海军第10方面舰队计划派出舰艇前往安达曼群岛的布莱尔港执行运输任务,为岛上守军补充给养并将部分部队撤回新加坡。这次行动由“羽黑”号重巡洋舰和“神风”号驱逐舰执行,为了运载物资,两舰均撤下了鱼雷,于5月9日由新加坡起航。然而,日军动向已被英军情报机构侦悉,英国远东舰队于5月10日出动拦截,但被日军侦察机发现,2艘日舰得到警报后调头向新加坡返航。
■ 日本海军“羽黑”号重巡洋舰,属于妙高级。
5月12日,“羽黑”、“神风”号在第5战队司令官桥本信太郎中将指挥下驶离新加坡,再度尝试前往安达曼群岛,可是出航后不久即被英军潜艇发现。远东舰队随即制定了“公爵”行动,以正在支援仰光作战的“伊丽莎白女王”和“黎塞留”号战列舰为基干组成截击部队前往迎敌。5月14日,从“伊朗王”号护航航母上起飞的海军第851中队的“复仇者”鱼雷机群空袭了日军舰队,“羽黑”号受轻伤,日舰防空炮火击落了1架英机,俘虏了英军飞行员。空袭使桥本意识到行动的突然性已经丧失了,再次中止作战,转向马六甲海峡撤退,殊不知另一支英军截击部队已经在等着他了。
■ 日本海军“神风”号驱逐舰,属于神风级。
实际上,有了第一次拦截的经验,英军为防备日军舰队半路折返已经留了后手,预先派出由曼利•鲍尔上校指挥的第26驱逐舰支队前往马六甲海峡设伏,包括“索马雷兹”、“韦鲁勒姆”、“警惕”、“维纳斯”和“泼妇”号驱逐舰,除“索马雷兹”号外,其余四舰均为战时应急建造的V级驱逐舰。5月16日凌晨,一场暴风雨伴随着雷鸣闪电席卷马六甲海峡以西的海面,遮蔽了双方瞭望哨的视线,但对英舰的雷达没有丝毫影响。“维纳斯”号首先在34海里距离上对目标建立了雷达接触,鲍尔将5艘驱逐舰排成一道新月形的警戒线,加大截击正面。
■ 英国海军“维纳斯”号驱逐舰,属于V级。
1时05分,位于警戒幕最西北端的“维纳斯”号与“羽黑”号平行相向航行,获得了极佳的鱼雷发射角度,却由于鱼雷长的失误而错失良机,“维纳斯”号随即向左转舵,为友舰让出射界。与此同时,“羽黑”号的瞭望哨也发现了“维纳斯”号,并误以为对方已经射出了鱼雷,急忙转舵向南,实施规避,却一头扎进了鲍尔设下的陷阱,进入了“索马雷兹”和“韦鲁勒姆”号的攻击范围。当时,“羽黑”号处于“索马雷兹”号左舷前方约5400米处,彼此以30节的高速迅速接近。与此同时,“神风”号突然出现在“索马雷兹”号右舷前方,并从其舰首方向约2700米处横穿航线。“索马雷兹”号右转规避,同时以主炮和40毫米高射炮向“神风”号开火,连续命中。另一方面,“羽黑”号的203毫米主炮和127毫米副炮也对准“索马雷兹”号展开射击,双方的舰影在照明弹的辉光下清晰可见。
■ 英国海军“韦鲁勒姆”号驱逐舰,属于V级。
1时11分,就在“索马雷兹”号准备射出鱼雷时,被“羽黑”号的炮弹命中了。烟囱顶部被击伤,桅杆上的天线也被打断,1枚127毫米炮弹穿透船壁进入1号锅炉舱内,切断了蒸汽总管,破坏了锅炉,导致5人被严重烫伤,其中2人伤重不治。1枚203毫米炮弹击中了“索马雷兹”号前部,所幸没有爆炸,将舰体打了个对穿后落入海中。在承受伤害的同时,“索马雷兹”号和“韦鲁勒姆”号一道展开鱼雷攻击。1时15分,“羽黑”号连续被3枚鱼雷击中。
■ 英国海军“泼妇”号驱逐舰,属于V级。
射出鱼雷后,“索马雷兹”号向北转向,就在此时一声剧烈的爆炸引起了混乱。鲍尔以为是之前受到攻击的“神风”号发生了爆炸,而“泼妇”和“警惕”号却误认为是“索马雷兹”号被打爆了,事后推断可能是两枚鱼雷在水下相撞。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战斗进程,“羽黑”号在1时25分到1时27分又被来自“维纳斯”和“泼妇”号的3枚鱼雷击中,彻底瘫痪。在之后一个小时内,这艘奄奄一息的日军重巡遭到5艘英军驱逐舰的围殴,在数以百计的炮弹和另外3枚鱼雷的打击下于2时32分沉没,包括桥本中将、舰长杉浦嘉十少将在内的900余人殒命。“神风”号受轻伤逃走,幸存到战后。“索马雷兹”号是英方唯一受伤的战舰。
■ 马六甲海战后,“索马雷兹”号的舰员在检查被日舰炮弹打伤的烟囱。
马六甲海战是二战中最后一场水面舰艇交战,也是“索马雷兹”号战斗历程中第二次与敌方大型战舰展开对决。与北角海战中充当配角不同,“索马雷兹”号在马六甲海战中是绝对的主角,率领第26驱逐舰支队取了一次漂亮的胜利,战后中缅印战区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在报告中盛赞此战是“驱逐舰夜间攻击的杰出典范”。
■ 1945年9月,指挥击沉“羽黑”号的鲍尔上校(右二)在新加坡登上日军“妙高”号重巡,与日本舰长交谈。
二战结束后,“索马雷兹”号被调入地中海舰队第3驱逐舰支队。1946年10月23日,“索马雷兹”号在希腊科孚岛海域触雷重创,丧失作战能力,此后被闲置于马耳他,最终在1950年8月被拆解。
■ 1946年10月在科孚岛海域触雷的“索马雷兹”号,舰首已进水下沉。
结语
纵观二战时期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家族及其作战历程,我们既没有发现纸面数据异乎寻常的超级驱逐舰,也没有动辄上百艘规模的量产化舰型。但是,秉承实用精神的英国驱逐舰却在二战舞台上留下了独具特色、难以磨灭的印记。无论在冰冷的极北峡湾,还是在炎热的东南亚海域,无论是担负护航巡逻,还是执行突袭攻坚,这些忠实的海上军马拥有不胜枚举的骄人战绩:纳尔维克海战、“阿尔特马克”号事件、邦角海战、圣纳泽尔突袭战、夺取“恩尼格码”……这些令后人回味无穷的经典战例将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部队的辉煌永久铭记在人类海战的浩瀚史卷上。
■ 这幅画作表现了1941年5月英军“祖鲁人”号驱逐舰参与歼灭“俾斯麦”号之战的情景。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