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4-08-23 13:47:46•浏览次数:168
LH集团
(住宅、公寓部分)
机电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目 录
I. 总 则 篇
1. 设计依据
2. 设计原则
3. 系统构成
II. 暖 通 空 调 篇
1. 采暖系统
2. 空调系统
3. 通风及排烟系统 44.
4. 集中供热锅炉房及其换热站
III. 给 排 水 篇
1. 给水系统
2. 生活热水系统
3. 中水系统
4. 排水系统
5. 雨水系统
6. 给水泵房
7. 中水处理站房
IV. 消 防 篇
1. 消火栓系统
2. 自动喷淋系统
3. 消防泵房
4. 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5. 消防控制室
V. 强 电 篇
1. 10KV变配电系统
2. 低压配电系统
3. 防雷、接地系统
VI. 弱 电 篇
1. 通讯系统——园区语音及数据系统
2. 通讯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
3. 通讯系统——手机信号覆盖系统
4. 通讯系统——保安对讲网络覆盖
5. 通讯系统——电梯对讲系统
6. 通讯系统——园区公共槽道系统
7. 安全防范系统——电子周界系统
8. 安全防范系统——电视监控系统
9. 安全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
10. 安全防范系统——门禁系统
11. 安全防范系统——停车管理系统
12. 安全防范系统——楼宇对讲系统
13. 安全防范系统——家居报警管理系统
14. 公共管理系统——刷卡电梯控制系统
15. 公共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
16. 公共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
17. 公共管理系统——UPS供电系统
18. 公共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室
19. 家居管理系统——家居布线系统
20. 家居管理系统——家庭影音AV集成系统
21. 家居管理系统——家居智能控制系统
VII. 图纸设计
1. 如何创建设计任务书
2. 如何修改设计任务书
1.1 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机构颁布的相关规范、标准、法规、条例、图集
1.2 大市政规划方案或其它有关大市政条件的文件
1.4 LH关于设计管理的规定或文件
1.5 其它经双方确认的文件
2.1经济性原则:
A. 系统设计方案应按同等条件下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为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选择。
B. 设备、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规格的选择应相互匹配、准确适当,避免不必要浪费,以使其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
C. 机房、井道、机电水平管线在保证布置合理、运营维护方便的情况下,其占用空间应为最小。
D. 选用设备应是低能耗、节能型产品。
2.2合理性原则:
01) 系统设计方案应选用成熟、可靠和与项目特质相匹配的技术。
02) 机电设施的布置应方便安装和检修;明露设施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其布置应尽可能隐蔽,不能隐蔽的应整齐美观,避免设置在影响人员活动的区域;公用设施避免设置在私家区域内;检修口应避免设置在对美观性要求较高的重要区域,若必须设置的需与精装修密切配合。
03) 机电管线与机电设施应充分综合,减少交叉,避免冲突,相应地布置应整齐、美观。
04) 所有需要维护的设施应方便物业管理人员操作。
2.3通用性原则:
E. 系统设计方案应保证适用档次下至少三种以上主流产品可以应用。
F. 机电设施安装所预留的空间(无论是机房、井道或明装空间)均应保证适用档次下至少三种以上主流产品可以应用。
G. 预留的吊装和运输通道应保证适用档次下至少三种以上主流产品可以应用。
3.1暖通空调系统
3.2给排水系统
3.3消防系统
3.4强电系统
3.5弱电系统
01) 大市政条件
A. 可用的周边大市政现状(路由、管径、高程):
B. 可接入的位置:
02) 采暖热源形式:
A. 分户燃气炉采暖[适用范围]:住宅及公寓
B. 市政供热,小区设置热力站[适用范围]:人防及物业用房等公共区域
03) 采暖系统形式:
A. 地板采暖[适用范围]:住宅及公寓户内、住宅入口大堂
01) 散热器采暖[适用范围]:人防及物业用房等公共区域
02) 空调采暖[适用范围]:电梯机房
04) 采暖供回水设计温度 :
A. 地板采暖[供回水温度]:50/40
H. 散热器采暖[供回水温度]:60/50
05) 采暖室内设计温度:
01) 起居室、卧室、书房、餐厅、影音室等主要功能房间:18
02) 卫生间:25
03) 厨房、洗衣房:16
04) 保姆间:18
06) 公共区域采暖设计温度
I. 大堂:16
J. 物业用房:18
K. 人防(人员掩蔽):18
07) 分区方式:
A. 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
08) 计量方式:
A. 按照规范设置热计量表,不同用热用户均需单独设置
09) 温控方式:
A. 分室温控[适用范围]:住宅及公寓
B. 温控阀控制[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01) 壁挂炉及储水罐的布置:
A. 阳台内[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热力小室的布置:
L. 单体建筑地下室内的独立房间[适用范围]:人防及物业用房等公共区域采用集中热源区域
03) 集分水器位置布置原则:
A. 住宅及公寓应以精装确认的安装位置为准
04) 地暖盘管布置原则:
A. 所有地板采暖区域均需出具地盘管布置图;
B. 主要房间的地暖盘管应单独设计环路,在集分水器分支处设高阻阀门进行平衡调节;
C. 当地板采暖与散热器采暖共用时,散热器应单独设置环路;
D. 当地板采暖房间内地面的高度不同时,地暖盘管应按不同地面高度分别布置,且采暖管线跨越不同高度的地面应采用45°转弯连接。
05) 散热器布置原则:
A. 优先考虑采用下进下出同侧连接的散热器;
B. 散热器的布置应尽量靠近外围护结构,并不得妨碍门窗开启、人员活动、家具摆放。建议优先在窗下居中或在房间外墙侧布置;
C. 住宅及公寓内卫生间是否需设置散热器需进行详细计算并在图纸中体现。
06) 其他布置原则
A. 热源采用壁挂炉分户供热,设置在生活阳台设备间内,住宅部分配置生活热水储水罐和采暖混水器
D. 燃气炉设低温保护系统,不设壁挂炉室内温控器(地暖系统设分室温控)
A. 热力小市政管材:
A. 聚氨酯保温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0) 楼内入口至热力小室采暖立管(集中供热部分):
E. 焊接钢管: DN≤1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F. 无缝钢管:DN>1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1) 热力小室至热表(集中供热部分):
A. 热浸热浸镀锌钢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2) 热表至散热器采暖系统管线(集中供热部分)
A. 热浸热浸镀锌钢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3) 保温:
A. 橡塑[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4) 集分水器:
A. 铜制[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5) 散热器:
A. 铜铝复合[适用范围]:住宅及公寓部分卫生间(如有)
B. 钢制高频焊[适用范围]:人防及物业用房等散热器采暖系统区域
16) 分室温控器:
A. 不可编程液晶[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7) 温控阀
A. 带感温包[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8) 热计量表:
A. 机械式采暖热计量表[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19) 手动关断阀
A. 铜质闸阀或球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B. 蝶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20) 空调冷源形式:
A. 分体式空调机[适用范围]:公寓、电梯机房等设备用房
B. 变频一拖多空调机[适用范围]:公寓部分户型
C. 户式变制冷剂容量多联式冷媒空调机组[适用范围]:住宅
21) 空调末端形式:
A. 冷媒室内机[适用范围]:
22) 温控方式:
A. 集中控制器[适用范围]:住宅部分底跃户型
B. 线控面板[适用范围]:住宅全部
C. 遥控器[适用范围]:公寓全部
A.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位置布置原则:
A. 需方便设备安装;
B. 保证设备散热效果。
23) 户式中央空调室外机位置布置原则:
A. 方便设备安装与检修;
B. 保证设备散热效果;
C. 远离起居室、卧室等主要房间,避免噪音侵扰;
D. 设置在地面或屋面的室外机应考虑视线遮挡,避免对景观产生影响。
24) 冷媒室内机及风机盘管布置原则:
A. 分体空调的室内机应尽量靠近室外机布置;
B. 空调室内机位置应妥善考虑,出风口不应直接对向床头;
C. 暗装空调室内机建议采用风道送风,吊顶回风的方式,回风口兼做检修口;
D. 有坡屋顶的顶层住宅,为保证更好的空调效果,其回风方式宜采用管道回风。
25) 冷媒配管布置原则:
A. 冷媒配管需考虑合理的走向和布置,尽量减少管长以降低能耗,并宜沿墙布置;
B. 冷媒配管的管长及高低落差等参数需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6) 冷凝水管布置原则:
A. 分体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应直接排至单独设于室外的冷凝水立管,并体现在建筑图纸中,暖通图纸也应体现此部分内容;
B. 户式中央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应就近排至设于管井内的冷凝水立管,集中排放,暖通图纸中应包括此部分管道;
C. 户式多联冷媒空调室内机采用内置提升泵的室内机。
27) 风口及检修口布置原则:
A. 送回风口的布置除要满足空调使用效果和精装修的装饰效果外,还需方便对空调室内机进行维护、维修工作;
B. 送风口的设置建议采用双层百叶条型侧送风口或双层百叶、散流器下送风口;
C. 回风口的设置建议采用单层百叶下回风口(带过滤网、铰接活门);
D. 利用回风口作电机、阀门及电路板的检修口。
28) 水阀门及其检修口布置原则
A. 水阀门应尽量设于储藏室、设备间等非重要房间内,以避免在吊顶的重要位置开检修口。
29) 空调系统设计除符合国家相应规范外,还应参照我公司《住宅空调多联机系统设计及配置指引(2009版)最终版》的相关规定执行
A. 冷媒管:
A. 紫铜管
30) 凝结水管:
A. UPVC给水管[适用范围]:全部
31) 风管:
A. 镀锌钢板[适用范围]:全部
32) 保温:
A. 橡塑[适用范围]:全部
33) 卫生间通风:
A. 集中竖井排风[适用范围]:全部
34) 厨房通风:
01) 集中竖井排风[适用范围]:全部
35) 地下车库通风:
A. 机械送排风[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36) 人防通风
A. 按设计规范执行
37) 地下车库排烟:
A. 按照设计规范执行,机械排烟兼排风
38) 其它区域排烟
A. 按消防设计规范执行
39) 通风机房布置原则
A. 地下车库通风机房应优先选择不占用停车位或其它有效使用面积的位置;
B. 其次选择将地下车库通风或排烟风机直接吊装在除停车位和车道以外的非重要空间;
C. 最后选择地下车库通风或排烟风机吊装在公用停车位上方。
40) 地下通风竖井布置原则:
A. 通风竖井的设置应避免设在业主家的庭院内;
B. 通风竖井应避免对住户产生噪音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C. 通风竖井应避免设于人员集中的区域;
D. 通风竖井应与建筑及景观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41) 通风管线布置布置原则:
A. 地下室平时使用的通风机其与室外相接的管段应设消声装置,与室内相接的管段不考虑消声装置;
B. 风口尽量不要设置在主要人行通道处。
01) 通风机:
A. 斜流风机[适用范围]:正压送风、及其他仅消防功能使用的风机
B. 轴流风机[适用范围]:正压送风、及其他仅消防功能使用的风机
C. 柜式离心风机[适用范围]:车库部分需平时使用的风机
42) 风管:
A. 镀锌钢板[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B. 焊接钢板[适用范围]:人防部分按照规范要求使用
01) 大市政条件
A. 可用的周边大市政现状:参考甲方提供的市政给水管水压资料
M. 可接入的位置:
02) 供水水源
A. 市政供水[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N. 市政供水压力[适用范围]:参考甲方提供的市政给水管水压资料
03) 供水形式:
A. 市政直供[适用范围]:住宅部分首层及以下部分、车库、人防等
O. 无负压供水[适用范围]:住宅二层及以上
P. 变频供水[适用范围]:公寓部分(与商业合用系统)
04) 系统分区形式:
A.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5) 系统减压方式
Q. 分散减压[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6) 用水指标
R.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7) 计量原则
A. 按自来水公司收费单元单独设表计量[适用范围]:住宅、公寓、车库冲洗、人防、物业用房、住宅清洁用水点、绿化及景观用水点
S. 小区校验总表[适用范围]:小区给水管与市政给水管接口、一次与二次生活供水分支、消防供水分支
T. 单栋楼校验总表[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U. 单元校验总表[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V.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08) 计量方式:
A. 机械水表[适用范围]:市政直供部分(需设置在室外水表井内)
B. 远传水表[适用范围]:住宅部分
01) 楼内干立管:
A. 设在楼内公共管井[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户内管线:
W. 水平管顶板下吊顶内暗装[适用范围]:住宅、公寓及车库、物业用房等公共区域
X. 垂直管埋墙暗装[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水表:
A. 室内公共管井内[适用范围]:住宅、公寓
Y. 室外其它公共区域[适用范围]:车库冲洗用水、人防、物业用房等
43) 小市政管材
A. 给水铸铁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44) 楼内干立管:
A. 衬塑钢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45) 户内管线:
A. 冷水PPR[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46) 保温
A. 橡塑[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47) 手动关断阀
A. 铜质闸阀或球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Z. 蝶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A. 住宅下沉小院内设给水点;
B. 公共管井内至户内给水管线,配合精装吊顶顶板下布置。
C. 住宅及公寓每个单元地下室及十层管井内设置保洁取水点;
D. 住宅及公寓公共区域给水管井内需设置排水立管并每层管井内设置一个地漏;
E. 地库内80m间距范围内设置一处地库冲洗给水点(需预留自来水及中水两种水源)
01) 热源:
A. 独立式热源[适用范围]:住宅、公寓
02) 循环方式
A. 支干管循环[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计量方式
A. 不做计量[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4) 独立式热源生活热水器具同时使用数量
AA. 淋浴头流量及数量:本条不适用
AB. 浴缸容积及数量:本条不适用
AC.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本条不适用
01) 户内管线:
A. 水平管顶板下吊顶内暗装[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AD. 垂直管埋墙暗装[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户内管线:
A. 热水PPR[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保温
A. 橡塑[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手动关断阀
A. 铜质闸阀或球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AE. 蝶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水源:
A. 小区中水站提供水源[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供水方式:
A. 变频供水[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分区方式:
48)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4) 计量原则
01) 户表[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5) 计量方式
AF. IC卡表[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楼内干立管:
A. 设在楼内公共管井[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户内管线:
AG. 水平管顶板下吊顶内暗装[适用范围]: 本条不适用
AH. 垂直管埋墙暗装[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03) 水表:
A. 公共管井内[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小市政管材
A. 钢丝网骨架PE/PE[适用范围]:项目全部,根据压力等级选用
02) 楼内干立管:
A. 衬塑钢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户内管线:
A. 冷水PPR[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4) 保温
A. 橡塑[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5) 手动关断阀
AI. 铜质闸阀或球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AJ. 蝶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6) 中水系统设置原则
A. 中水回楼冲厕;
B. 每栋楼进楼主管设置计量表;
AK. 中水IC卡表计量,卡表布置在公共管井内;
AL. 公共管井内至户内中水管线,配合精装吊顶内布置;
AM. 马桶处除预留中水给水点外,增设自来水给水点(目的:项目交房初期中水系统未投入运行时使用自来水进行冲厕,业主按照自来水标准承担费用,待入住率达到要求,中水系统投入运行后,再根据业主喜好要求进行切换。)
01) 污废水排放方式
AN. 污废合流经化粪池排放至中水机房[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卫生间排水方式
A. 隔层排水[适用范围]: 项目全部(除规范要求必须降板位置外)
03) 地面排水方式
A. 洗衣机专用地漏[适用范围]:洗衣机排水
B. 水封地漏加存水弯[适用范围]:卫生间
AO. 直通地漏[适用范围]:景观阳台、露台、空调板
C. 排水沟[适用范围]:底层地下车库、设备机房
01) 户内排水立管:
A. 立管管井暗装[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出户管布置原则
01) 出户排水管应就近排出室外;
A. 同户埋地排水管应尽量合并后出户,并避免穿越卧室、客厅和书房等重要区域;;
AP. 隔户埋地出户管尽量靠近,以合用室外污水井,减少室外污水井的数量;
AQ. 地下室或设备夹层内的排水管尽量合并后出墙,以减少室外污水井的数量。
AR. 有底跃户型的部位,排水出户管应尽量避免对底跃户型造成影响
03) 户内管井或明装排水立管布置原则
AS. 与建筑及精装配合,以合理利用室内空间;
AT. 管井尽量靠近坐便器,以利污废水排放;
AU. 管井尽量避免贴邻卧室隔墙,以减少排水噪声对人员影响;
AV. 无冻结威胁情况下,厨房明装排水立管优先设于生活阳台;
AW. 户内管井布置应考虑通风井与给排水管道关系,避免出现给排水管道遮挡通风道现象出现
04) 地漏布置原则
A. 地漏应尽量设于隐蔽、便于排水、建筑找坡的位置,并与精装配合;
AX. 淋浴区的地漏应与淋浴头的出水量相匹配。
05) 化粪池布置原则
01) 尽可能集中设置,其位置便于清淘,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AY. 尽量避开主出入口、人员活动密集区。
06) 地库集水坑的布置原则
A. 集水坑的位置需便于收集排水;
AZ. 优先设置在端部、角部等隐蔽且方便检修的区域;
BA. 避免设置在私家车库内、停车位上、影响车行的区域、主要人行出入口处。
01) 小市政管材
A. HDPE双壁波纹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隔层排水支管
A. PVC-排水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楼内立管
A. 双壁中空PVC-U螺旋消音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4) 水平出户管
BB. 柔性机制铸铁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5) 压力排水管
A. 焊接钢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6) 保温
BC. 橡塑[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下沉小院雨水排放方式:
A. 集中提排[适用范围]:项目全部(按楼栋下沉小院内设一路雨水管排至集中提排坑,提排水泵井应设置于业主小院范围以外的公共区域)
01) 小市政管材
A. HDPE双壁波纹管[适用范围]:全部
02) 内排水雨水
A. PVC-U[适用范围]:项目全部(需给定管材承压压力)
01) 泵房位置布置原则
A. 泵房位置应优先设在地下室;
BD. 泵房应避免对住户产生噪音干扰;
BE. 泵房应尽量设于给水区域中心。
BF. 本项目给水泵房设置于住宅车库内
01) 管道材质:
A. 与给水系统管材相同
02) 保温材料:
A. 橡塑[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手动关断阀
A. 铜质闸阀: DN≤50mm[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BG. 蝶阀: DN>50mm[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01) 处理方式。
BH. MBR生物膜处理[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中水站房位置布置原则
A. 应优先设在地下室;
BI. 应利于排风竖井的布置。
02) 排风竖井位置布置原则
A. 中水站房的排风不得与其它排风管道共用排风竖井;
B. 排风竖井应高位排放;
BJ. 应避免对居民产生噪音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BK. 应与建筑及景观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01) 消防水源
A. 市政给水源[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系统方式:
A. 临时高压系统[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居住区大堂、前室、走廊消火栓形式
A.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消火栓及其立管布置原则
A. 在满足消防规范的情况下,应减少不必要的消火栓;
BL. 消火栓箱应与建筑配合,力求布置美观;
BM. 消火栓箱应与其它箱体综合考虑,合理布置,避免布置在电箱附近;
BN. 地下车库的消火栓应尽量避免布置在私家车位区域。
BO. 消火栓箱避免设置在人防门后
03) 消火栓布置方式
A.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4) 立管布置方式
A.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小市政管材:
A. 焊接钢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2) 楼内管线
A. 焊接钢管[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3) 手动关断阀
BP. 闸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BQ. 蝶阀 DN>50mm[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4) 保温
A. 橡塑[适用范围]:项目全部
01) 系统形式
A. 湿式系统[适用范围]:根据规范设置
01) 小市政管材
A. 热浸镀锌钢管[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02) 楼内管线
A. 热浸镀锌钢管[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03) 手动关断阀
A. 闸阀 DN≤50mm[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BR. 蝶阀 DN>50mm[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01) 泵房位置应设在地下室
02) 本项目消防泵房设置于商业部分地下室
01) 管道材质:
A. 焊接钢管: [适用范围]:消火栓系统
BS. 热浸镀锌钢管 [适用范围]:喷淋系统
02) 阀门
A. 铜质闸阀[适用范围]:消防水泵出、入口
A. 蝶阀[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B. 由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适用范围]:本条不适用
49) 系统类型:消防信号线采用二总线制;消防直拉线、联动控制线采用多线制。
50) 报警控制器:每栋住宅不设置区域报警控制器;消防控制室设置集中报警控制器。
51) 扬声器:地下车库内设置号角式扬声器,仅火灾时用,不兼作背景音乐;若兼作背景音乐,则选用吸顶式、壁挂式扬声器。
52) 声光报警器:住宅楼内设置声光报警器。
53) 住宅及公寓均设置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54) 公寓首层大厅设置一个消防复显器
55) 探测器的布置原则
01) 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数量;
02) 探测器的位置应与管线、灯具、扬声器、摄像机等设施进行充分综合,以相互避让,并保证布置美观;
03) 同一个空间内有多个探测器时,探测器应分组设置,每组设一个智能编码型探测器,其它为非智能编码型控测器;
04) 每组探测器的数量需保证火灾时,监控中心能够准确确认火灾地点。
56) 手动报警按钮布置原则
05) 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数量;
06) 应设置在疏散时方便操作的位置,比如公共走道、主要出入口等;消火栓箱旁宜设置手报,但需避开精装修的重点区域。
07) 住宅每层电梯电梯前室设置一个手报,其它区域按规范执行。
57) 声光报警器的布置原则
08) 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数量;
09) 应与精装修配合,避开精装修的重点区域。
10) 住宅每层电梯前室设置一个声光报警器,其它区域按规范执行。
58) 扬声器的布置原则
11) 扬声器的间距、功率等应满足规范要求,并需充分考虑环境噪声的影响。
12) 扬声器的位置应与管线、灯具、探测器及摄像机等设施进行充分综合,以相互避让,并保证布置美观。
59) 线缆:信号、电源线、广播线、电话线采用ZR-RVS系列;控制线采用ZR-KVV系列。
60) 管道材质:暗敷时SC管;明敷时采用采用JDG管并外涂防火涂料(管径大于等于50的采用SC管);人防内穿线管采用热浸镀锌钢套管。
61) 手动报警按钮:不带电话插孔。
62) 防雷:消防控制室配电箱设置浪涌保护器(避雷器)。
63) 接地:设计院提供接地方案(联合接地或独立接地),甲方确认;专用接地干线规格及交流消防设备的接地需满足规范要求。
64) 其它应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65) 双电源切换箱布置要求
13) 其位置应尽量使进线和室内布线路由最短,且尽量避开进门位置,并方便操作、检修。
66) 消防机柜布置要求
14) 其位置应尽量使进线和室内布线路由最短,并方便操作、检修;
15) 与安防合用控制室时,消防机柜应与安防设备分区布置。
03)其它需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01) 大市政条件
A. 开闭站上级站类型:110KV变电站
BT. 上级站的位置:常营变电站
BU. 开闭站电源数量:双路10KV供电
BV. 可用的周边大市政现状(路由、总管孔数、剩余管孔数、高程):朝阳北路有电力管井、
BW. 10KV外电源接入位置:小区东北侧
01) 开闭站形式:地下开闭站(地下一层,地上一层,总面积不小于500平米)
02) 变配电室形式:地下变配电室
03) 10KV干线形式:根据供电方案确定
04) 10KV干线敷设方式:管井+管沟敷设
05) 开闭站的布置原则
A. 靠近外电源的接入位置,并方便外电源接入和馈出;
BX. 在供电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将开闭站设于地下;
BY. 开闭站的层数、面积和配套功能根据当地供电局要求确定。
67) 变配电室的布置原则
A. 尽量减少变配电室的数量,并使其尽量位于负荷中心;
B. 在供电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将变配电室设于地下;
C. 上层及贴邻房间不应为住宅。
01) 低压配电线缆:YJY22(π接柜前)/YJV(或ZRYJV)(π接柜后)
A. 负荷等级:应符合相关规范。
BZ. 用电性质:根据供电方案确定
CA. 系统配电方式: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电
CB. 电缆敷设:室外干线以室外小市政管井敷设为主;室内干线以桥架敷设为主。
CC. 负荷密度:住宅约30VA/㎡;车库约10VA/㎡。待增加户用电标准
CD. 照度标准(LX)
E. 精装区域:以精装图为准
CE. 楼梯、走道:50LX
CF. 地下车库:75LX
CG. 设备机房:150LX
CH. 物业用房:300LX
68) 灯具、光源
A. 精装区域:以精装图为准
CI. 楼梯间:考虑到由声光控开关控制,光源以白炽灯为主
CJ. 地下车库:单管三基色高效荧光灯
CK. 设备机房:荧光灯为主,特殊要求除外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
69) 照明配电控制方式
A. 以本地开关面板控制为主
CL. 本地声控开关面板控制:公共楼梯间
CM. 定时控制:车库普通照明配电箱、园林景观配电箱、电梯前室大部分精装照明、屋顶泛光照明、屋顶航空障碍灯。
CN. 配电箱直接控制:车库、电梯前室应急照明回路
70) 动力配电控制方式
A. 本地手动控制[适用范围]:所有动力控制箱
CO. 定时控制[适用范围]:车库普通风机控制箱
CP. 本地及异地手动控制[适用范围]:防爆风机、消防风机、消火栓泵、喷淋泵等
06) 供电局收费计量表设置
A. 住宅用电计量表设置:一户一表,设于电井内。
CQ. 公寓用电计量表设置:一户一表,设于电井内。
CR. 非居民照明用电计量表设置:住宅总配电柜内照明、动力分表计量
07) 物业管理计量表设置范围
A. 物业管理用房
B. 第三方管理用房
C. 出租用房
71)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设计院提供建议,甲方确认
01) 二路供电负荷的配电原则
A. 在当地供电局允许情况下,优先采用光柜做力柜备用;
CS. 非消防系统的二级负荷优先采用集中互投后再供电至设备或其控制装置上。
CT. 潜污泵、雨水提升设备、管道电伴热等采用双电源供电,优先采用集中互投后再供电至设备或其控制装置上。
CU. 预留室外园林灯光回路等。
16) 配电箱(柜)布置原则
A. 靠近负荷中心;
CV. 配电箱(柜)布置应与建筑专业配合,尽量设在较隐蔽处。其布置应不影响人行或车行并尽量避免设在私家车位区域内,且保证必要的操作距离;
CW. 配电箱(柜)与消火栓箱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
CX. 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配电箱(柜)应尽量整合,以减少其总数;相近配电箱尽量集中布置,并根据其外形尺寸按顺序排列;
CY. 电气竖井、地下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内设置的配电箱为明装;用于人员隐蔽的人防、库房及非主要通道区域,箱体安装方式视情况另行决定;其它区域的为暗装。
72) 居民电表箱
17) 明装:设置在电气竖井内
73) 户箱的布置原则:
18) 户箱采用暗装,其位置尽量使进线和室内布线路由最短;
19) 优先布置在储藏室、设备间及底层楼梯下部;
20) 其次设置在壁柜等便于精装修装饰的区域;
21) 最后设置在走道、非主要人员活动区域的较隐蔽处;
22) 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及维修。
23) 需考虑回路出线处的结构板厚是否满足线路敷设要求。
74) 灯控回路的设置原则
75) 地下车库照明应采用分回路控制,可以采用跳接灯具为一个回路以达到分别控制;(每一柱网内车道照明可采用1/3、2/3、3/3或25%、50%、75%、100%等方式控制)
76) 安装灯具在4盏以上且需要长期照明的设备用房、库房等辅助用房,应采用多联开关或2个以上开关控制;
77) 非声光控制的公共区域照明,宜采用分回路控制;
24) 分回路灯光控制,宜尽量保证照度均匀。
78) 末端点位布置原则
25) 以精装图为准。
79) 线缆
26) 普通BV导线[适用范围]:末端普通照明配电及小功率动力用电
27) 阻燃BV导线[适用范围]:住宅消防末端照明配电及小功率消防动力用电
28) 耐火BV导线[适用范围]:公寓消防末端照明配电及小功率消防动力用电
29) 普通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普通照明及动力干线、较大功率动力用电
30) 阻燃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住宅消防照明及动力干线、较大功率消防动力用电
31) 耐火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公寓消防照明及动力干线、较大功率消防动力用电
32) 普通KVV低压控制电缆[适用范围]:一般控制电缆
33) 阻燃KVV低压控制电缆[适用范围]:住宅消防控制电缆
34) 耐火KVV低压控制电缆[适用范围]:公寓消防控制电缆
35) 普通铠装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室外直埋非消防电缆
36) 阻燃铠装YJV低压电缆[适用范围]:消防直埋电缆
80) 管道
37) SC焊接钢管[适用范围]:管径大于等于50;过路套管/进楼管
38) 热浸镀锌钢管[适用范围]:人防内明敷管及套管
39) SC管[适用范围]:非吊顶内明装;竖井(或总配电箱)至户箱预埋管
40) SC管[适用范围]:户箱后预埋管;公共区照明支路预埋管;吊顶内明装管
81) 桥架
41) 喷塑电缆桥架[适用范围]:用于非消防负荷
42) 防火桥架[适用范围]:用于消防负荷
82) 接闪器
43) 避雷带:根据防雷规范要求进行设置。
83) 避雷引下线
44) 优先利用结构柱内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84) 等电位箱
45) 总等电位箱[适用范围]:变配电室、住宅总配电室等。
46) 局部等电位箱[适用范围]:有淋浴的卫生间、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及潮湿场所、大的设备用房
A. 每户电话外线数量:
A. 2部外线/户;
85) 语音接入方式:
CZ. 光纤入楼,铜缆入户;
86) 每户宽带:
DA. 每户1个宽带接入点;
87) 数据接入方式:
DB. 光纤入楼,铜缆入户;
88) 电信机房布置原则:
A. 电信机房的位置应接近园区电信进线路由,便于管理;
DC. 电信机房的电气条件满足模块局或交接间的要求。
89) 楼内设备交接间布置:电信交接间与弱电间合用
A. 电信交接间与弱电间尽量合用;
DD. 交接间优先设置在地下或顶层。
90) 户内电信进线引入:
A. 家居布线箱;
91) 户内点位布置:
A. 客厅、书房、卧室均设置电话网络端口。
01) 数据干线
A. 光纤[适用范围]:干线(园区干线、入楼干线)
92) 语音干线
A. 光纤[适用范围]:干线(园区干线、入楼干线)
93) 入户语音电缆:
A. 每户1根UTP 5e;
94) 入户数据电缆:
A. 每户1根UTP 5e;
DE. 节目源:
01) 本地有线电视+12套免费卫星电视;
95) 有线网络技术
A. 双向网络;
A. 卫星天线布置原则:
A. 卫星天线接收方向(南)无遮挡;
DF. 天线位置尽量靠近卫星接收机房,原则上与机房距离控制在30米以内,最大不得超过100米;
DG. 天线布置需与建筑和景观密切结合。
96) 电视机房布置原则:
A. 电视机房应尽量靠近市政进线位置;
DH. 若小区设置卫星电视,电视机房应考虑卫星接收设备并符合卫星接收要求;
DI. 电视机房的温度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97) 干线布置原则:
A. 区内干线与电讯管井、槽道共路由;
DJ. 楼内干线布置在弱电管井内,层箱布置位置及安装方式便于维护。
98) 电缆入户布置:
A. 家居布线箱[适用范围]:住宅所有用户 。
99) 户内点位布置:
A. 客厅、卧室均设置电视端口。
DK. 电视端口均配置IPTV端口。
A. 线缆:
A. 射频同轴电缆[适用范围]:建筑单体内竖向及水平线缆
DL. 光缆[适用范围]:园区干线
A. 涉及厂家数量
A. 移动、联通、电信三个厂家手机信号园区(建筑单体内及园区)覆盖;
100) 路由设计
A. 预留系统路由,并提供相关设备电源预留需求;
DM. 住宅部分需与商业部分统一考虑,特别是机房的设置。
A. 保安对讲覆盖范围:
A. 设置[适用范围]:整个园区,包含地下车库区。
101) 信道要求:
A. 5个信道;
A. 天线布置原则:
A. 天线的布置需保证信号屏蔽区域无盲区;
DN. 若园区范围超出手持无线对讲机覆盖范围时需增设天线。
102) 机房布置原则:
DO. 机房与安防监控机房合用;
DP. 发射台主机置于控制台。
103) 电梯通讯方式:
A. 多方对讲[适用范围]:所有电梯
104) 对讲方数量:
DQ. 5方对讲(控制室中心、电梯轿厢、电梯机房、电梯顶部、电梯底部)[适用范围]:所有电梯。
105) 对讲联网形式:
DR. 总线制联网对讲[适用范围]:所有电梯;
106) 机房布置原则:
A. 机房与安防监控机房合用,对讲主机置于控制台。
107) 支持厂家
A. 此部分由电梯厂家提供技术支持。
DS. 公共槽道布置原则:
A. 公共槽道的路由应兼顾各弱电子系统的路由,并保证各系统借助公共槽道路时路由相对较短;
DT. 公共槽道规格需要满足所有弱电系统线缆敷设要求;
DU. 公共桥架内应设置隔板,以分隔电讯、有线电视和其它弱电子系统的线缆;
DV. 公共管道与室外设备连接力求就近原则;
DW. 公共桥架与室外设备的连接路由需穿越建筑物外墙的,在保证连接距离相对较短情况下,穿越位置应相对集中,以尽量减少出楼管数量。
DX. 管道:
A. PVC孔塑[适用范围]:园区干管
DY. 桥架:
A. 喷塑电缆桥架[适用范围]:所有桥架
A. 探测技术:
A. 主动红外对射;
108) 系统联动要求
A. 与周界电视监控联动;
109) 系统报警方式要求
01) 电子地图功能;
110) 探测器防区设置:
A. 防区覆盖范围50米;
DZ. 每个防区设置一个带红外补偿定焦彩色转黑白摄像机;
EA. 与周界配合摄像机监测距离大于防区10米;
111) 通讯模式:
A. 总线通讯模式 ;
A. 探测器布置原则:
EB. 根据围墙的形态及地形布置,并与景观总体效果配合,无探测盲区;
EC. 主动红外探测器、电子脉冲围栏应避开树木等可能遮挡物;
ED. 围墙与对射安装间隙不大于0.3米;
112) 总线通讯原则:
A. 每条总线距离不超过800米,超过则按多条总线考虑;
EE. 若采用总线放大器方式,可延长总线距离。
113) 主机布置原则
A. 控制主机位于安防监控中心;
EF. 电子地图主机置于控制台,报警画面能够突出显示;
EG. 具备有线和无线通讯设施。
01) 系统联动录像要求:
A. 周界报警联动录像机录像(仅录制防区相关摄像机);
114) 系统联动显示要求:
01) 周界报警后监视器突出显示联动摄像机画面:;
115) 显示及控制要求:
A. 监控中心能够同时显示所有监控画面和突出显示画面功能;
116) 录像要求:
A. 采用硬盘录像机作为录像设备;
EH. 录像格式2CIF(CIF,2CIF,D1),录像机容量应保证30*24H。
A. 摄像机设置:
A. 周界:带红外补偿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每个防区配置1个;
EI. 人行出入口: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能够覆盖出入口人行范围;
EJ. 园区车辆出入口(包含人车混行):宽动态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能够覆盖出入口车行范围;
EK. 园区干道:带红外补偿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随干道走向布置,直道间隔超过80米设置一个点;
EL. 分支路口:带红外补偿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一个分支路口设置一个,覆盖分支路口;
EM. 公共活动区:带红外补偿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覆盖活动区域;
EN. 地下车库出入口:宽动态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覆盖入口区域;
EO. 地下车库干道:彩色转黑白定焦摄像机,每间隔50米设置1个;
EP. 住宅单元出入口(包含地面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彩色半球定焦摄像机,设置在电梯厅和疏散楼梯兼顾区域;
EQ. 会所出入口:彩色半球定焦摄像机,设置在电梯厅和疏散楼梯兼顾区域;
ER. 电梯轿箱:电梯轿箱专用彩色摄像机;
ES. 公寓楼道:彩色转黑白半球定焦摄像机,走道两侧各设置1个,能够看清入人的正面图像;
ET. 中控室:彩色半球定焦摄像机,能覆盖工作人员工作区域;
EU. 物业收费处:彩色手动变焦半球摄像机,能分辨工作人员肢体动作,看清票面和单据样式;
EV. 客服前台:彩色定焦半球摄像机;
117) 监控中心要求
EW. 根据园区的监控范围和分区管理模式,设置组团分中心;
EX. 中心显示、控制、录像设备置于控制台和电视墙;
EY. 根据摄像机的数量(大于100路)选择采用视频监控矩阵。
A. 视频线缆选用
A. 摄像机与控制中心距离超过300米宜设置光纤汇集点;
EZ. 宜以建筑单体为单位设置光纤汇集点(建筑单体与控制中心距离>300米);
FA. 光纤汇集点至摄像机距离不超过300米。
118) 显示比(摄像机与监视器数量比)
A. 显示比10:1
119) 监视器选择
A. 15”彩色纯平监视器[适用范围]:控制台
FB. 21”彩色纯平监视器[适用范围]:电视墙
A. 巡更类型选择
A. 在线式巡更,巡更点间与中心通讯模式为总线。[适用范围]:本项目所有巡更点
120) 巡更技术选择
A. 与门禁系统合用系统框架,门禁点可通过软件灵活转化为巡更点。
A. 巡更点位布置原则:
A. 园区外墙外侧;
FC. 园区外墙内侧;
FD. 园区出入口,利用门禁点;
FE. 园区内隐蔽区域;
FF. 主要道路;
FG. 单元门口,利用门禁点;
FH. 地下车库进单元出入口,利用门禁点;
FI. 地下车库车道;
FJ. 公共通道。
121) 管理主机布置原则
01) 机房与安防机房合用;
FK. 管理主机置于控制台。
01) 在线巡更点:
FL. 具备刷卡功能;
01) 进门形式:
A. 刷卡 ;
122) 出门形式
01) 出门按钮;
123) 访客管理形式
01) 访客不持卡;
124) 消防联动模式
01) 消防联动门禁控制器,控制供电电源开闭[适用范围]:所有单元门禁
125) 传输类型
01) 总线模式[适用范围]:单元内
FM. 以太网模式[适用范围]:园区主干
A. 门禁单元位置:
A. 园区人行出入口[适用范围]:翼闸
FN. 首层单元门[适用范围]:设置
FO. 地下室单元门[适用范围]:设置
FP. 疏散楼梯门[适用范围]:不设置
FQ. 顶层疏散梯到屋面疏散门[适用范围]:设置,独立门禁
126) 机房布置原则
01) 机房与安防机房合用;
FR. 管理主机置于控制台。
01) 读卡器样式
A. 读卡器与对讲门口机整合,读头内置于对讲门口主机内(园区门口机、单元门口机)[适用范围]:首层、地下室单元门
FS. 读卡器与对讲门口机分开设置[适用范围]:园区人行出入口、顶层疏散楼梯到屋面疏散门。。
127) 传输线缆
01) 铜缆传输[适用范围]:总线
FT. 光纤传输[适用范围]:以太网
128) 卡片类型
01) ID卡[适用范围]:本项目
A. 访客管理形式
A. 访客持临时卡[适用范围]:本项目全部
129) 业主刷卡方式:
A. 停车刷卡 [适用范围]:本项目
130) 图像识别:
A. 提供人工图像识别功能[适用范围]:本项目
131) 剩余车位显示:
A. 园区入口设置总车位显示[适用范围]:出入口设置
FU. 分区设置车位显示[适用范围]:根据交通顾问方案设置
132) 刷卡位置:
A. 园区出入口[适用范围]:根据交通顾问方案设置
FV. 地库出入口[适用范围]:根据交通顾问方案设置
FW. 地面停车出入口[适用范围]:根据交通顾问方案设置
FX. 分区出入口[适用范围]:根据交通顾问方案设置
A. 读卡器读卡距离
01) 近距离读卡器 读卡距离60-80CM米;
A. 摄像机
A. 车牌摄像机:宽动态彩色转黑白摄像机;
FY. 行车轨迹摄像机:宽动态彩色转黑白摄像机;
FZ. 读卡器司机面相抓拍摄像机:彩色转黑白摄像机,发卡机内置。
133) 对讲类型:
A. 可视对讲[适用范围]:所有住宅用户
134) 联网类型:
GA. 总线联网方式[适用范围]:单元内
GB. 以太网联网方式[适用范围]:园区主干
135) 对讲门口机设置:
A. 园区人行出入口[适用范围]:围墙机
GC. 园区车行出入口[适用范围]:围墙机
GD. 首层单元门[适用范围]:单元门口机
GE. 地下室单元门[适用范围]:单元门口机
GF. 入户门口[适用范围]:不设置
136) 园区入口对讲机摄像装置:
A. 摄像头外引,以方便观察来访者
137) 室内分机设置:
A. 主入户口[适用范围]:设置,彩色可视主机;
GG. 其它位置[适用范围]:跃层,非可视分机。
138) 机房布置原则:
A. 管理机房与安防监控机房合用;
GH. 管理主机置于控制台。
01) 室内对讲主机
A. 非可视室内机[适用范围]:跃层
GI. 彩色可视室内机[适用范围]:入户层
139) 中心管理主机:
A. 选用多媒体电脑作为管理主机[适用范围]:本项目
GJ. 设置位置: 安防控制室、物业管理中心工程部
A. 户内报警传输方式:
A. 有线报警
140) 园区报警信号传输方式:
01) 对讲线路传输报警信号
141) 报警主机形式:
01) 选用对讲主机作为户内报警管理主机
A. 探测器布置:
A. 红外幕帘[适用范围]:首层及下沉庭院外门窗
GK. 紧急求助按钮[适用范围]:主卧
GL. 燃气泄漏报警器[适用范围]:中厨/每户
142) 防区设置原则:
A. 紧急报警按钮、燃气泄漏报警器、烟感探测器、每层窗防护探测器分别各设单独防区。
143) 机房布置原则:
01) 管理机房与安防监控机房合用;
GM. 报警管理主机置于控制台。
01) 刷卡功能:
A. 不设置刷卡功能
A. 一卡通设置:
A. 不设置一卡通
01) 控制系统方式
01)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
144) 监测对象:
A.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
145) 控制对象:
A. 设计院提出建议,甲方确认
A. 传输原则:
A. DDC间采用总线方式(Lonwork、BACnet等通用总线);
GN. 总线长度取其传输限制的80%;
GO. 总线上设备数量取其限制的80%。
146) DDC箱设置原则:
A. 尽量靠近控制点数设备;
GP. 应充分利用DDC的控制点数并考虑适当的冗余;
GQ. DDC的控制点数应兼顾市场主流品牌。
A. 供电模式
01) 集中供电[适用范围]:所有安防系统
147) 供电时间
A. UPS,30分钟。
01) UPS设置位置
A. 中央控制室[适用范围]:设置,保证中央控制室和各系统前端设备供电
GR. 楼栋单元公共区弱电间[适用范围]:根据供电半径,是否设置;
A. 防雷
A. 视频防雷[适用范围]:室外设备
GS. 数据防雷[适用范围]:室外设备
GT. 电源防雷[适用范围]:室外设备
148) 接地
A. 建筑联合接地
149) 弱电间
A. 每个单元设置弱电间;
B. 超过10层楼顶、地下设置2个弱电间;
C. 每个弱电间设置2个5孔插座。
A. 中央控制室位置:
A. 与消防控制室合用
150) 电视墙及操控台布置原则:
A. 电视墙侧向及后侧与墙面距离需考虑检修需求;
GU. 电视墙监视器安装高度及距操控台的距离应满足人员监视的舒适性要求。
01) 监视器类型
A. CRT纯平监视器
151) 监视器尺寸
GV. 15” [适用范围]:控制台
GW. 21” [适用范围]:电视墙
152) 家居布线箱或管理机柜:
A. 家居布线箱[适用范围]:所有户型
153) 布线方式
A. 星型布线
01) 家居布线箱的布置原则
01) 设置在不影响美观,并能保证散热及维护检修便利的位置;
GX. 其位置尽量使进线和室内布线路由最短;
GY. 位置由精装确定。
A. 布线箱内器件
A. 数据管理模块:仅安装配线管理模块;
GZ. 语音管理模块:仅安装配线管理模块;
HA. 有线电视模块:安装施工单位提供分支分配器件;
154) 布线箱的尺寸需满足以下设备的安装要求
A. 路由交换设备;
HB. 有线电视放大模块;
HC. 可视对讲模块;
155) 户内线缆:
A. 3类铜缆[适用范围]:电话线
HD. UTP 5e[适用范围]:网络
HE. SYWV75-5[适用范围]:有线电视
A. 家庭影音集成模式
A. 不设置
A. 家居智能控制内容:
A. 不设置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山东烟台龙口东海旅游度假区东海名居。一套电梯的四楼,一百零一平米大两居的房子。
·电梯房入户门进来以后右手边正对着的就是大客厅,开间非常的宽敞,沙发、茶几、电视柜都已经布置好,做了一个很漂亮的电视背景墙。这是一个南向的大客厅,带了一个南向的大阳台,楼下都是免费的停车位。
·这是一个学区房,出了小区南门就是东海外国语学校,出了小区北门直接是大海。这个房子是位于北门的位置,楼下是东海名居的商业街,商业街非常的繁华,包括菜市场、药店、超市都有,购物、出行都非常方便的一个小区。
·入户门进来以后左手边这个位置是餐厅的位置,餐厅的面积很大,家里来人多也能容纳的下来。这边就是开放式的厨房了,上下吊柜都已经做好,燃气、双水入户。这边还预留了壁挂炉的接口,后期冬天可以安装壁挂炉直接连接地下的地暖,这样冬天居住也不会觉得冷。
·看一下小区的门口,在那边就直接是东海外国语学校,孩子上学也不用骑车,一个出行非常方便的小区。
·这边就是卫生间了,卫生间也是一个明卫,带了一个北向的大窗户,非常的宽敞。
·来到卫生间紧连着就是北边的卧室了,北边的卧室也是带了一个飘窗,房间非常的宽敞,后期这个位置可以打一组墙柜。
·这边是主卧室了,南向的主卧室采光效果会更好,主卧室还带了一个卫生间,两室两卫的,主卧带卫生间,这个非常漂亮,主卧室而且也带了一个飘窗。
现在是下午五点钟的时间了,阳光的照射已经没有了,上午的时候阳光照射效果非常的棒。
喜欢这个房子的朋友可以私聊我,性价比很高。小飞带你实地过来参观一下这套房子。
本期的视频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想购买学区房的朋友可以私聊我,还有更多好房源,记得关注我,拜拜。
哈喽大家好,我是小飞。这里是山东烟台龙口东海旅游度假区海景一号,一个电梯看海的两居室。这是我所站在阳台上,这是看海效果,非常的棒。一线看海小区,楼下都是免费的停车位。房子就是外观非常的新,这是一套新装未住的房子。这边是大客厅、餐厅。
从入户门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房子。这个房子业主是新换的甲级的防盗密码锁、指纹锁。入户门进来以后,右手边这边是卫生间,卫生间也是带着一个窗户,明卫。这边业主做了一个整体的橱柜,这块可以增加收纳的空间。左手边的是厨房,厨房也是非常宽敞的,厨房也是带窗户,站在厨房里面做饭也能看到大海。
这边还预留了壁挂炉的接口,双水入户。正对着的就是大客厅了,客厅装饰的非常的漂亮。这边是北边的一个卧室,这边是南边的卧室,卧室也是相当宽敞的。站在卧室里往前看,风景是非常的优美。打客厅,客厅带个阳台,阳台看海。
喜欢这个房子的朋友可以私聊我,带你实地过来参观一下,性价比是非常高的。本期的视频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想了解东海更多好房源,记得关注我,拜拜。
暖通空调工程是为解决建筑内部热湿环境、空气品质问题而设置的建筑设备系统。
主机设备是暖通空调工程的心脏,其功能有提供冷热源、提供输送动力、热能转换等。具体而言,提供冷热源的设备即空调主机,包括制冷机组、供热锅炉等,它们通过输入能量,制造或产生我们需要的冷量或热量;提供输送动力的设备主要指水泵和风机,它们提供了输送动力,使得流体按我们的需要流动;热能转换则是根据我们的需要将流体中的热能通过换热装置转换出来,常见的水-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和空气-空气换热器属于此范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常使用的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等设备组合了风机与换热盘管,既提供了空气输送动力又提供热能交换,一般被称为空调末端设备。
在空调工程中为保证空气品质还有空气净化设备,如各种过滤器、吸附装置、消毒灭菌设施等;在水系统中则有各种各样的水过滤装置、水处理装置和加药装置;为实施自动控制而设置的各种电动风阀、电动水阀、温控装置等也常被纳入暖通空调设备范畴,但它们在系统中主要起辅助、提升系统品位的作用,我们一般称之为辅助设备或设施。
空调冷源设备:
空调工程中常用冷源的制冷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另一类是吸收式制冷。压缩式制冷,根据压缩机的形式可以分为活塞式(往复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一般利用电能作为能源。吸收式制冷,根据利用能源的形式可以分为蒸汽型、热水型、燃油型和燃气型等,后两类又被称为直燃型,这类制冷机以热能作为能源。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又可分为水冷式、风冷式。根据机型结构特点还有压缩机多机头式、模块式等等。
电制冷水冷式冷水机组:
电制冷水冷式冷水机组属于蒸汽压缩式制冷范畴,一般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自动控制和保护装置组成。顾名思义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利用水冷却,一般利用循环冷却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节能的需要,也有采用地表水、地下水冷却的。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根据压缩机类型一般分为离心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和涡旋式冷水机组。
空调热源设备:
(1) 暖通空调热源设备的分类:
按热源介质分可分为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按能源燃料种类分可分为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和热泵设备;按设备承压分可分为常压热水锅炉、真空锅炉、承压锅炉;按热源的来源可分为自备热源、城市供热、工厂余热和废热等。
(2) 蒸汽锅炉:
蒸汽锅炉根据提供蒸汽的压力分为压力锅炉和低压生活锅炉。承压低于0.1MPa的蒸汽锅炉在暖通空调供热中属于低压锅炉,不受压力容器类相关规范规程的监督。承压大于等于0.1MPa的蒸汽锅炉属压力容器,应当遵守蒸汽锅炉监察规程的规定,空调热源所选择的蒸汽锅炉一般是压力容器。当选用蒸汽锅炉作热源时,需要进行二次换热,将蒸汽通过热交换器加热空调循环水。
压力容器:运行中最高压力大于等于0.1MPa,内直径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大于等于0.25m3的容器被成为压力容器。出于安全生产的需要,我国安监部门对锅炉等压力容器的设计、生产、运行均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程规范。
热水锅炉:热水锅炉根据运行压力分为承压热水锅炉、常压热水锅炉和真空热水锅炉。
承压热水锅炉可以提供水温高于100℃的高温热水,在我国北方的集中供热系统中运用较多,属于压力容器。常压热水锅炉是指锅炉在运行时所承受的压力相当于大气压,即锅炉本体不承受压力,而空调供水是通过二次换热进行加热,空调循环水可以按设计要求承受不同压力,与锅炉本体无关。常压热水锅炉通常可分为内置式换热器外置式换热器两类,一般提供热水温度不超过90℃。
真空热水锅炉的锅炉本体内保持真空,锅炉本体也处于负压下工作,运行安全可靠。真空热水锅炉炉内水容积小,热水供应启动速度快,炉内充水可用软水或纯水,不结垢、无腐蚀,在蒸汽介质下,换热管的传热效率比较高,但需要设置一套真空装置。锅炉内的水容积比较小,相应的其热容量也比较小。
热泵设备:
热泵机组在制冷循环上设有四通换向阀,蒸发器与冷凝器可以互换,从而实现根据需要制冷或制热的功能。根据低位热源的种类可以分为空气源热泵(常称为风冷热泵)、地表水水源热泵、地下水水源热泵等。
热泵设备冬季提供的空调热水温度一般为45℃,在需要卫生热水的场合,也可以提供50℃以上的热水,由于提供热水的温度并不高,热泵设备有比较高的供热性能系数,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一般在3以上,地下水水源热泵的性能系数可以达到4.8以上。
流体输送设备与空气处理设备
我们常遇到的流体输送设备是水泵与风机,在暖通空调工程中,它们将热能的载体(水或空气)输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同时也消耗了输送能耗。
(1) 水泵
暖通空调工程中使用的水泵一般式清水泵或热水泵,其输送液体为不含有体积超过0.1%和粒度大于0.2mm的固体杂质,清水泵输送液体温度为0~80℃,热水泵可以输送130℃以下的液体。比较特殊一点的是蒸汽锅炉给水泵,由于其要求小流量、大扬程,一般采取多级泵。
水泵的主要参数是流量、扬程和电机功率,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为闭式循环,水泵承受的系统静压力远高于水泵自身的扬程,应注意核对,一般而言在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1.6MPa时可不必特殊订货。
风机:
暖通空调工程中常用的风机按其叶轮的作用原理可以分为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和斜流式风机。离心式风机具有流量范围广、风压高的特点,轴流风机则具有风压低、流量大的特点,斜流式风机介于前两者之间。
根据风机输送介质的特点,风机有防爆风机、防腐风机、锅炉引风机,民用建筑中还有消防排烟风机。
水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
水泵与风机的并联运行是我们常遇到的情形,在一个暖通空调系统中,管道是固定的,如果有两台或多台输送设备并联运行,系统流量会增加,但不会与台数成倍数关系。这是因为固定的管路系统在流量增加后,阻力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理论,阻力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体现在系统的流量上就并不是与设备台数成倍数关系了。如果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两台设备并联的流量为正常流量,那么单台设备运行时,其流量要大于正常流量的一半,这也导致了电机输出功率增加而有可能烧坏电机。
热交换设备
热交换设备是暖通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将不同温度的热媒之间进行热能的转换,如用高温热水或蒸汽加热低温水。对热交换设备的要求是传热效率高,体积小,结构简单和节省金属耗量,维修保养方便,阻力小等。
热交换器根据热媒的种类可分为汽-水换热器、水-水换热器;根据热交换方式可分为表面式热交换器和直接式热交换器;根据换热器的体积可以将其分为容积式换热器、半容积式换热器和即热式换热器。
表面式热交换器是加热热媒与被加热热媒不直接接触,通过金属表面间接进行热交换, 直接式热交换器是两种热媒直接混合达到热能转换的目的。
容积式换热器在工程中常遇到的是壳管式换热器,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制作方便,运行可靠,维修方便。浮动盘管式热交换器属于半容积式换热器传热效率比较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运输、安装都十分方便。板式换热器属于即热式换热器,其特点是结构紧凑、体积小,拆洗方便,承压能力高,另外,板式换热器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小温差下传热,因而也广泛用于空调冷水系统竖向分区时的换热设备。
空气处理设备
空气处理设备用于对房间空调送风进行冷却、加热、减湿、加湿以及空气净化等处理,通常使用的有风机盘管、柜式空调器和组合式空调机组等,在暖通空调工程中常被称为空调末端设备。
风机盘管是空调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空气处理设备,由风机、换热盘管、机壳、凝结水盘等组成。风机盘管根据安装形式分为卧式暗装、卧式明装、立式暗装、立式明装等几种基本形式,根据送风压力可分为普通型和高静压型。风机盘管的主要设备参数是风量、风压、表冷器排数、运行噪声、电机功率等,产品样本所标注的冷量和热量是在指定工况下的情形,具体运用中应考虑实际工况的修正。
柜式空调器的构造和原理基本与风机盘管相同。柜式空调器处理空气的能力和机外余压都比风机盘管要大,可以接风管进行区域性空调。柜式空调器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类,按处理工况可分为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空调机组的设计进风工况为室内回风工况,新风机组的设计进风工况为室外新风工况。
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由各种不同的功能段组合而成的空气处理设备。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功能段有:混合段,表冷段,加热段,喷淋段,过滤段,加湿段,新风、排风段,送风段,二次回风段,中间检修段,送、回风机段,消声段等。根据空调设计对空气处理过程的需要,可选用其中某些功能段任意组合。
风机盘管与吊顶式风柜的水管接管均有三个接口,分别是供水管、回水管和凝结水管,考虑设备振动的因素,接口处均设置软接头。一般来说考虑排出设备内热交换盘管的空气气的因素,回水管在上,供水管在下,凝结水管为自流排水,因此在设备底部接管。两者也有不同之处,由于吊顶式风柜的处理风量大、风压高,设备的尺寸要比风机盘管大,一般要利用梁内空间安装,因此吊顶式风柜的回水管上需要设置自动放气阀,而风机盘管除了在设备本体设置手动放气阀外,一般可以在梁下安装,利用回水管将盘管内空气带出。在凝结水的接管处理上,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是露在外部的,因而直接接管即可,吊顶式风柜因为凝结水盘在设备内部,运行时设备内部存在负压,凝结水管需要设置水封,以利于稳定地排出凝结水,在这个环节上吊顶式风柜与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相同的。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小知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外壳通常是采用双层钢板(彩钢板)中间用聚氨脂发泡做作保温层,也有的采用钢板加保温层的做法。混合段设有回风和新风接口,作为新风和回风在此混合之用。表冷段和加热段都是采用表面式换热器作为热交换器,根据热媒的情况实现冷却、加热功能,表冷段可以使用7℃的冷水或60℃的热水作为热媒;加热段一般使用高温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两种热媒的换热器结构有一定差别,选型时应标明以免误用。表冷段和加热段是分开设置还是合用一套应根据空气处理过程的需要而定。加湿段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一般在有蒸汽来源时采用蒸汽加湿,也有的采用电加热水产生蒸汽用于加湿。过滤段是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根据对洁净度的要求和空气的质量,可选用粗效过滤器或粗效加高效过滤器两级过滤。中间检修段用于设备检修和运行维护,如热交换器的维修、过滤器的清洗和滤料的更换等,应根据组合情况的需要设置。喷淋段的作用比较复杂,它根据水温的变化可以实现冷却或加热、加湿或减湿等功能,相应的其运行管理也比较复杂,一般应用不多。
采暖系统简介:
采暖系统由热源或供热装置、散热设备和管道组成,可以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温度,以达到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采暖系统的划分一般以热媒类型分为低温热水采暖、高温热水采暖、低压蒸汽采暖和高压蒸汽采暖,也有以散热设备形式分为散热器采暖、辐射采暖和热风机采暖。
在民用建筑中,采暖系统以低温热水采暖最为常见,散热设备形式也以各种各样的对流式散热器和辐射采暖为主。热源方面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由城市集中供热热网提供热源,在没有集中供热热网时则设置独立的锅炉房为系统提供热源。
长江中下游地区单独设置采暖系统的建筑并不多见,大部分建筑在空调系统的设置中利用空调系统向建筑提供热量,保证室内舒适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高档次住宅设置了分户的采暖系统,热源采用燃气壁挂炉,散射设备采用散热器方式或地板辐射采暖方式。
通风系统简介
广义的通风系统包括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利用空气的温度差通过建筑的门、窗、洞口进行流动,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机械通风则以风机为动力,通过管道实现空气的定向流动。机械通风系统的识图与安装是我们本书介绍的重点。
在民用建筑中,通风系统根据使用功能区分主要有排风系统、送风系统、防排烟通风系统,也有在燃气锅炉房等使用易燃易爆物质或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房间设置事故通风系统、厨房含油烟气的通风净化处理系统等。通风系统的设置需要了解建筑功能需求,其过程不仅有空气的流动,往往还伴随着热、湿变化。
风量平衡、热平衡与湿平衡:
根据能量守恒与质量守恒的原理,通风系统具有风量平衡、热平衡和湿平衡的特点。风量平衡即针对某一建筑房间,进入房间的空气质量与排出房间的空气质量相等;热平衡即房间进风与排风的热量差值应等于房间内部热源产热与房间散热之间的差值;而湿平衡则是房间进风与排风的湿量差值应等于房间内部散湿量。这几个平衡是我们理解通风系统的基础。
空调系统简介
空调系统是以空气调节为目的而对空气进行处理、输送、分配,并空盒子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合。
在空调系统的分类上有许多方法,较多的是以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和冷剂系统。
(1) 全空气系统:全空气系统的特征是室内负荷全部由处理过的空气来负担,由于空气的比热、密度比较小,需要的空气流量大,风管断面大,输送能耗高。这种系统在实现空调目的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可控制的室内换气,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目前在体育馆、影剧院、商业建筑等大空间建筑中应用广泛。
(2) 全水系统:全水系统的特征是室内负荷由一定的水来负担,水管的输送断面小,输送能耗相对较低。典型的全水系统如风机盘管系统、辐射板供冷供热系统,因为其没有通风换气作用,单独使用全水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见,一般都需要配合通风系统一同设置。
(3) 空气-水系统:空气-水系统的特征介于全空气系统和全水系统之间,由处理过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室内负荷,典型的空气-水系统是风机盘管+新风系统,这种系统由于比较适应大多数建筑的情形,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也应用最多,酒店客房、办公建筑、居住建筑等大多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4) 冷剂系统:冷剂系统顾名思义就是由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直接向房间吸收或放出热量,在这一过程中,负担室内热湿负荷的介质是制冷系统的制冷剂,而制冷剂的输送能量损失是最小的。最常见的冷剂系统是分体式空调、闭式水环热泵机组系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VRV、MRV、HRV等)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冷剂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空调系统的分类没有上述那么形式化,常按室内温湿度控制要求分为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按提供冷热源设备的集中或分散分为中央空调或分体空调。舒适性空调是以人体舒适为目的,室内温湿度没有精度要求,如我们常见的商场、酒店、办公楼等民用建筑;工艺性空调则以满足工艺生产要求或室内设备要求而设置的空调系统,一般对温湿度等参数有精度要求,如医院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电子厂房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印刷车间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等。
在实际工程中,中央空调的称谓可能更加广泛,其含义是由空调主机提供冷热源,通过管道、末端设备将冷、热量提供给有需要的房间,上述的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和冷剂系统中的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常被我们称为中央空调系统。
暖通空调专业施工图识图:
暖通空调专业中常用的空调工程,一般都包含冷冻水、冷却水系统和风路系统等等,其中风路系统为空调工程所独有,冷冻水、冷却水系统的识图方面的内容,基本等同于给排水工程的识图内容,故而对于冷冻水、冷却水系统的识图内容不再另作赘述,着重介绍风路系统和暖通空调设备、部件方面的识图内容。
具备建筑构造识图制图的相应基本知识:
(1)具备建筑构造识图制图基本知识: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概念及基本画法;
(2)具备建筑识图的投影关系的概念。
具备画法几何的相应基本知识:
(1)具备画法几何中轴测图的基本概念;
(2)具备将平面图转换绘制轴测图的基本能力。
具备空间想象能力:
(1)具备将平面图、原理图或者系统图中所表现出来的管道系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架构的形象思维能力;
(2)具备通过文字注释和说明将简单线条、图块所表达的暖通空调专业的图例等同认识为本专业不同形态、不同参数的管道和设备。
具备基本专业知识:
(1)具备理解图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名词的含义;
(2)具备了解设计选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工作流程;
(3)具备了解设计选用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
图纸目录:
图纸目录是为了在一套图纸当中能快速的查阅到需要了解的单张图纸而将立起来的一份提纲挈领的独立文件。暖通空调专业的图纸目录也不例外,在本教材所提供的某综合楼建筑的暖通专业施工图当中,第一张图纸就是目录,见下图图纸目录组成。
(1)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图纸目录的内容一般有:设备表、材料表、设计施工说明、平面图、原理图、系统图、大样、详图等;(与给排水工程施工图目录相同)
(2) 一般因不同的设计院、设计工程师的传统和习惯不同,目录内容编制的顺序会有所差别,不过一般都会按照:说明—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大样、详图的基本顺序进行编排;(与给排水工程施工图目录相同)
(3) 图纸目录内容大致都会体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图纸阶段(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等)、整套图号、页数、序号、名称、单张图号、标准或复用图号、折2#图张数、备注、制表、校核、审核等内容,上述内容编制的顺序会有所差别,不过一般都会按照:说明—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大样、详图的基本顺序进行编排;(与给排水工程施工图目录相同)。
(4) 图纸目录一般先列新绘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5) 初次接触一套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其识图顺序应按照图纸目录进行。
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
设计说明部分介绍设计概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冷源情况;冷媒参数;空调冷热负荷、冷热量指标,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等内容。
施工说明部分介绍系统使用材料和附件,系统工作压力和试压要求;施工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本课件所提供的某综合楼建筑的暖通专业施工图当中,第二张图纸就是设计说明,编号:暖施-02。本设计说明包括了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两部分内容。
(1)本课件所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的内容有:
a. 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必须来自于国家规范性文件,具有权威性;这些文件是强制推行的,具有法律效应;并且必须标明规范性文件的详细编号,还应精确到文件颁布实施的年份。
设计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只需列出规范的名称、编号、年份,设计气象参数则需列出具体数据,因本教材所提供的某综合楼建筑虚拟位于XX省XX市,所以均采用该地的设计气象参数。气象参数可以在专业设计手册或者工程所在地气象局获得。下图设计依据一为本教材提供施工图中采用的标准、规范和气象参数。
注:以上规范请查询更新。
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依据当中还包括有室内计算参数,其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这幢建筑物室内的温湿度环境,在实施本设计后应该达到的目标。见下图,图纸上的表格详细给出了哪一类型的房间在冬季和夏季计算工况要实现的目标。
b. 设计说明:
本课件所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通过表格的方式叙述了各房间的设计负荷,见下图:其中包括建筑功能、计算指标、计算负荷、建筑面积、夏季最大负荷出现时间等数值,实际上是对本幢建筑负荷计算的总体表现。
暖通空调工程负荷:
设计计算负荷:在室外设计计算温度下,为达到一定的室内设计温度,暖通空调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或冷量。
指标:指标的原意是再进行负荷计算后按建筑面积或空调面积分摊的负荷数据,通过大量工程实际的积累,可以作为同类项目空调负荷估算的依据,并由此引出一种简便易行的负荷估算方法—面积指标法:同样使用功能的房间,在同一个地区,按照单位建筑面积给出负荷经验数值,计算时直接将房间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指标,则很快得出该房间的负荷。
施工说明:
本课件所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通过文字的方式叙述了本设计采用的安装形式、主辅材料、系统承压能力及一些需注意的事项(详见暖施-02)。
其内容大部分来自于本专业相应施工规范,但因为一个工程只能采取一种方式进行施工,所以其内容具有鲜明的本工程的特异性。
这一段文字,对于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施工当中没有依据这些文字来进行,则会违背设计,没有做到按图施工。
运行管理说明:
本课件所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运行管理说明通过文字的方式叙述了本设计在系统施工完毕、投入日常运行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详见暖施-02)。其叙述的“考虑部分负荷运行时的水泵输送节能,采取分季节、大小泵组合的方式”就是为今后本工程投入日常运行之后,节约耗电的举措。
暖通空调工程节能运行管理:
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人口众多,单位DGP的能耗居世界前列,加上我国能源蕴藏量本就不高,所以目前能源日趋紧张;《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已于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而在现代建筑当中,用于空调供冷、供热的能源消耗约占据整幢建筑总能耗的60%左右,而空调系统经过设计、安装到最终被用户所使用,真正的耗能阶段是在实用阶段,如果不抓好这个阶段的管理,再节能的设计或设备也会造成能源浪费,所以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运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设备表、通风系统表、图例:
(1)设备表:一般小型工程中,设备表和材料表会统一作为一份设备材料表出现,但是在本教材所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这种大型工程的施工图当中,由于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众多,所以设计人员一般都会将设备表和材料表分开。
设备表当中,主要是对本设计中选用的主要运行设备进行描述,其组成主要有:设备科学称谓、在图纸中的图例标号、设备性能参数、设备主要用途和特殊要求等内容。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设备表格式。
a.科学称谓:应采用国家本行业通用术语表示,一般都比较精准,不易混淆,阅读时要注意每个字眼,一字之差就变为另外一种设备了。
b.图例标号:在图纸当中,设备一般都用抽象的方框、圆等图形来表示,仅以图例标号来表示该设备属性,所以在阅读设备表的同时,最好能够记忆图例标号所代表的设备,以便后期阅读图纸时,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同时也利于后期阅读图纸时,能够顺利根据图例标号查找到该设备的名称及参数。
c.设备性能参数:一般都标明了本设备的主要参数,例如风机的主要参数是风量(L表示)和风压(P表示)、噪声、耗电功率(N表示);水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是流量(L表示)、扬程(H表示)、耗电功率(N表示)等。
d.设备主要用途及特殊要求:标明该设备用在何处、作何用途;有些设备还必须增补文字来更加明确的指向其特殊要求,例如:卧式暗装风机盘管,生产厂家能够提供带回风箱的产品,也能提供不带回风箱的产品,所以本设计的设备表中标明:必须带回风箱。
回风箱:
回风箱是位于风机盘管进风端的附属构造物,其用途是便于连接回风口,规范风机盘管进风的方向;有的工程是选用不带回风箱的风机盘管,然后在现场利用多种材料和方式实现回风箱的用途。在实际工程中,带回风箱的盘管噪声稍大,这是由于带回风箱的风机盘管通过回风箱、回风口将风机噪声传入室内,而不带回风箱的风机盘管则被吊顶内的装饰材料吸收了部分噪声。如果工程中需要使用带回风箱的风机盘管,由生产厂家成套制作外观质量较好。
(2)通风系统表:一般简单设计中,通风系统单一,设计人员一般不列出通风系统表;但就本教材所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这种大型工程的施工图当中,通风系统复杂,系统数量多,用途各异,所以列出通风系统表以便于对照平面图理解设计意图。(详见暖施-03)
(3)图例:暖通空调工程的图例由两部分组成:风系统图例和水系统图例。
a.风系统图例:
下图是本课件提供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暖通施工图的风系统图例,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设计图例有可能不同,在识图中应以该套图纸的图例为准,在没有特殊说明时以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为准。
水系统图例:暖通工程的水系统图例基本与给排水工程相同。下图是本课件提供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暖通施工图的水系统管图例。
c.系统代号:一般简单设计中,通风系统单一,设计人员一般不列出通风系统代号;但就本教材所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这种大型工程的施工图当中,通风系统复杂,系统数量多,用途各异,为便于识别,图纸中列出通风系统代号,见下图。
系统代号一般是采用其系统的科学称谓的拼音字母组合而成,例如:PY代表排烟,SF代表送风等等。在给排水工程中,我们也见过类似情况,例如:J代表给水,W代表排水、污水等等。对于系统代号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以图纸说明为准,没有特殊说明的可参照制图标准。
平面图、剖面图:
平面图主要体现建筑平面功能和暖通空调设备与道的平面位置、相互关系,在本书所附的范例图纸中,平面图主要包括地下室通风平面图、各层空调风管平面图、各层空调水管平面图等。应当说明的是,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项目中,空调风管和水管可能在同一张图上表达。剖面图则主要体现在垂直关系上各种管道、备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在平面管道与设备有交叉或建筑较复杂,平面图无法体现其设计意图时就通过绘制剖面图来体现。
在看平面图前,应先了解建筑功能、建筑朝向、室内外地面标高和建筑防火分区等信息,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后再进一步了解暖通空调的系统设置情况和一些基本的参数如系统的总供冷量和供热量、循环水量等,这些可以在设计说明、通风系统表、设备表中提取。了解以上基本情况对于下一步的识图有很大的帮助。
(1)风管平面图:
风管平面图主要体现通风、空调、防排烟风管或风道的平面布局,在施工图中一般用双线绘出,并在图中标注风管尺寸(圆形风管标注管径,矩形风管标注宽×高)、主要风管的定位尺寸、标高、各种设备及风口的定位尺寸和编号,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的安装位置,风口、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的尺寸及相关要求在相应材料表中体现。在图面上,风管一般为粗线,设备、风口和风阀管件为细线。
下图为暖施-04图负一层通风平面图的局部,因为该部位是配电间、锅炉房部位,因而风管比较复杂,通风系统的设置和参数可以通过通风系统表了解,在平面图中,通风管道的走向和管径、设备位置、风口位置比较直观,但我们还应注意风管在穿过房间隔墙、进出设备、风管交叉时图面上表示的相关部件,如本图中配电间排风兼排烟系统的风管在穿越配电间的隔墙处设置了排烟防火阀,风机进出口不仅设置了风管软接头,还设置了风管止回阀,在风机房内,由于平面尺度小,风管有重叠交叉,此时完全在平面图中表述比较困难,则应注意到风机房画有剖面符号B-B和C-C,从剖视符号看,C-C剖面可以体现出该位置的重叠关系,可以直接寻找这一剖面了解这一部位管道的相互关系。
风管平面图中,风机房、风井部位需要给予关注,因为风井还牵涉到上下楼层的平面,而风机房部位则由于风机的安装往往存在比较复杂的空间关系。本图中防火阀的类型较多,有常开防火阀、常开排烟防火阀,为表达清楚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阀门代号,如FH-W表示常开防火阀,边上的70℃表示防火阀的动作温度;FYH-SDW表示常开排烟防火阀,边上的280℃表示防火阀的动作温度。防火阀其余的要求可以通过材料表查询。在风管平面图中,识图的目的是了解通风系统的组成和管线走向、风井的位置、管径大小、设备的位置、相关阀门管件的位置等。
风管的管径:
在设计图纸没有明确说明时,采用金属、非金属或其他材料板材制做的风管管径以外径或外边长为准,采用混凝土、砖等建筑材料砌筑的土建风道以内径或内边长为准。圆形风管的管径系列规格如下(单位mm):100,120,140,160,180,200,220,250,280,320,360,400,450,500,560,630,700,800,900,1000,1120,1250,1400,1600,1800,2000;矩形风管的风管边长规格如下(单位mm):120,160,200,250,320,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000,3500,4000。应当说明的是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建筑空间的限制,矩形风管容易布置和加工,因而应用很普遍,在风管高度上由于建筑尺寸限制一般控制在400mm以内。综合考虑风管的经济性和阻力特点,矩形风管的宽高比一般应控制在6以内,不应超过10。
(2)水管平面图:
空调水管平面图主要体现空调冷热水管道、冷凝水管道的平面布局,在施工图中一般用单线绘出,并在图中标注水管管径、标高,识图中应注意各种调节阀门、放气阀、泄水阀、固定支架、伸缩器等各种部件的安装位置,管路上的阀门、伸缩器等未单独注明管径时均按与管路相同处理。在图面上,水管为粗线,设备、水阀管件为细线,各种管线的线型以及阀门管件的图样见相关的图例说明。
在水管平面图中,水系统立管位置应引起重视,因为立管是起着连接各层空调水管的作用,理清立管也就理清了空调水系统的主要管线。
下图是一张空调水管平面图的局部,空调水管管线的线型通过查图例可以知道粗实线为空调供水管,粗虚线为空调回水管,细双点划线表示凝结水管,在相应的管径标注和立管编号标注中,也相应以L1、L2、N来表示。管井是水管平面图中应注意的位置,大多立管均由管井引出,而立管的编号又可以与上下楼层对应,帮助识图者了解整个空调水系统的走向。图纸中在空调供回水由立管引出处设置有阀门,一般来说每层的供回水管、设备的进出口均有阀门,本设备进出口的阀门没有体现是因为平面图中表示这些阀门太繁琐也容易导致图面不清,因此另外绘制有设备接管大样图来表示设备进出接管阀门管件。
空调水管平面图提供的信息仅限于所绘楼层的平面部分空调水管的信息,空调水管在竖向标高的变化如立管等的情况并不能通过空调水管平面图来反映,因此要了解空调水系统的整体情况还需要绘制空调水系统图或立管系统图。在空调水管平面图中我们应注意了解空调供回水水管的平面走向与布局,管径的大小以及与其它楼层的立管联系,因跨越建筑伸缩缝而设置的水管软接头、因直管段太长而设置的固定支架、伸缩节等。一般来说,除特殊情况外,空调水管平面图不标注水管的定位尺寸,而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安装空间确定。
水管的种类与标注:
空调水管目前以镀锌钢管、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应用最多,采用的管径标注系列为公称直径DN(单位mm):15,20,25,32,40,50,65,80,100,125,150,200等(数值为管内径)。镀锌钢管一般直接标注DN××,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则应标注管外径×壁厚,也可以在材料表中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管材也开始在工程中使用,如PP-R管、PB管、PE-X管等经过计算均可用于某一空调工程,塑料管的管径标注一般是公称外径×壁厚,在识图中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
(3)剖面图:
当平面图不能表达复杂管道的相对关系及竖向位置时,就通过剖面图来体现。在剖面图中应以正投影方式绘出对应于机房平面图的设备、设备基础、管道和附件,注明设备和附件编号,标注竖向尺寸和标高;在平面图设备、风管等尺寸和定位尺寸标注不清时可在剖面图上标注。
下图就是前文以暖施-04图局部为例时提到的C-C剖面,我们可以看见在风管重叠处风管上下布置,在竖向上错开,这也是这个剖面图强调表示的内容。
下图是暖施-04中的A-A剖面,在这里应该强调一下,它主要表现了车库排风兼排烟系统P(Y)-1由风机排入排风井之间管道的竖向关系,由图中可以看到消声静压箱高度较高,因此其位置错开结构主梁位置,利用了部分梁内空间安装。表达管道设备与结构梁、板的相对关系是剖面图在图面表达上的特点。
在剖面图中我们需要了解的信息是竖向上管道设备的相互关系,与结构梁板的相互关系,与其它管线设备的相互关系,它是作为平面图的补充,应结合平面图相互对照比较才能准确识图。
风管的导流措施:
风管是空气流动的管路,在设计中对空气的流向和流量有明确的要求,在风管的直管段上没有问题,但在风管的拐弯处、合流分流三通处、进入排风井处空气的流动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引导措施会导致气流的异动,增加噪声和风机动力消耗。因此,在制做安装过程中在风管的上述部位增加导流板引导空气自然顺畅流动。在前面例举的两个剖面图中,排风井的宽度尺寸并不大,排风管排入排风井时若无导流措施就会发生气流直冲至排风井井壁并部分反射回来,与后续进入的空气发生振荡,消耗风机的输送能耗,最终导致排风量大大小于设计风量,而导流板的加入则可以引导气流流向排风井的通大气口,避免能量的浪费。在流速较高的风管安装中按气流方向增加导流措施应成为常识。
立管系统图或竖风道图:
空调冷热水管路采用竖向输送时可通过绘制立管系统图并给立管编号,注明立管管径、接口标高,在立管系统图上还可以表达管道伸缩器、固定支架位置等。
下图是暖施-19空调水立管系统图中的局部,可以看出立管系统图很清晰地表达了立管在竖向上管径的变化,接各楼层水平管标高与管径,而立管本身需要的放气、泄水措施在图中也得到了体现,这些在平面图中不便于表达的内容在立管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图中,立管的泄水措施有两个,一个地上泄水一个底部泄水,这是考虑地下室排水均需要通过积水坑收集后用水泵排出,不仅流量有限还需要耗费电能,在地上设置排水管将地上部分立管内容水利用自流直接排出可以减轻地下室排水负荷,节约能源。
空调水立管系统图的识图需要对应平面图中的立管编号,重点了解在竖向上立管的管径变化、接口标高和伸缩器、固定支架、泄水、放气措施。
管道的伸缩:
热胀冷缩的原理在暖通空调系统的管路中随处可见,空调水管夏季输送冷水冬季输送热水,锅炉烟道排出锅炉燃烧的烟气等,由于运行中管道内介质与管道外具有相当的温度差,热胀冷缩就不可避免了。热胀冷缩产生的热应力在工程中是要充分重视的,其后果往往是管路弯曲、支管连接处焊缝开裂,在支吊架固定牢固时甚至可以顶裂结构梁、板。管道的伸缩量与管材、温差有关,一般来说塑料管的伸缩率远大于钢管,温差越大伸缩量越大。在设计中应核算管道的伸缩量,当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应该采取设固定支架和伸缩器的措施。
对于层数较多、分段加压、分段排烟或者中途竖风井有转换的防排烟通风系统,可以绘制竖风道图。下图就是暖施-18中加压送风的竖风道图。
在竖风道图中可以明了地看出各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口标高、尺寸,出于完整表达系统的需要,还将加压送风机的安装标高、送风管管径及安装标高等绘制在图纸上,将竖风道图与相应的风管平面图对照观看可以迅速了解整个系统的基本情况。
在本课件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中,通过在空调水管平面图上标注标高、绘制空调水立管系统图方式体现了空调水系统在竖向上的变化内容,因此没有专门绘制空调水系统图。应当指出,对于复杂的建筑,尤其是建筑竖向上变化较多时,还是需要绘制专门的空调水系统图,在空调水系统图上表示立管编号及管径、各水平管管径和标高、所接设备的设备编号和标高,对于有坡度要求的管道还应注意坡度的标注。对于系统图的识图方法,与立管系统图一样,也是要与平面图对照,逐条管线区分落实 。
流程图:
流程图一般用于体现复杂的设备与管道连接,在本教材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中绘制了制冷站、锅炉房流程图就是表达冷热源设备与相应管线连接的。
流程图表达的重点是整个冷热源系统的组织与原理,通过设备、阀门配件、仪表、介质流向等的绘制表达出设备与管道的连接、设备接口处阀门仪表的配备、系统的工作原理。流程图的识图先要了解相关的图例、设备表,对照设备表参数可以了解系统基本工作参数。
下图中表示了制冷主机进出水管设置的阀门仪表,包括空调冷却水管和空调冷冻水管,为了识图的方便和不引起误解,不同类型管线交叉的地方用圆弧线绕过。图中在设备进出口均设置了温度计和压力表,表示经过制冷主机S-8后,介质的压力、温度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监控。
泵组在流程图中是比较重要的,它是流体输送的动力,下图是流程图中的冷却水泵泵组,我们可以注意到水泵进出口设置的阀门管件,压力表的设置表明水泵进出口压力的变化,而止回阀上面介质的流向则表明整个系统中介质按此方向流动,而每台泵接管管径的标注也弥补了平面图中管径无法逐段标注的遗憾。
流程图三的冷却塔(S-12)接管,应该注意道除空调循环冷却水的进水和出水外,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和排污的需要,不仅有排污管还需要有新水补入管,排污水管除直接排屋面雨水沟外还考虑引至卫生间作为冲洗用水,这是提示冷却水的排污水可以综合利用,提高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在自来水补水管段上设置的止回阀、上弯管段和放气阀组成一个防止回流的安全装置,可以确保在止回阀失效的情况下冷却塔底盘的水也不会回流污染自来水。
流程图四中分、集水器接管部分。流程图中的分、集水器部分体现了空调水系统根据建筑功能设置的空调供回水环路,考虑到随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不同功能建筑房间的空调负荷变化是不一样的,在回水管上设置温度计可以对不同环路的负荷情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并依据此判断调节分水器上供水环路的平衡阀使其流量分配能适应负荷的变化。在分集水器之间的联通管上设置差压旁通阀是为了保证主机的流量出于稳定运行的区间,因为在末端设备的电动两通阀大多关闭时,空调水系统的阻力增加很多,流量下降较大,而此时差压旁通阀根据压差动作使得分水器内的空调冷冻水直接回流到水泵和主机,保证了主机的流量。
流程图的识图需要对空调系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设备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其图面简单但包含的专业知识较多,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给予重视。
吸入式与压入式:
在空调冷热源系统中,吸入式与压入式指水泵位于空调主机的进水端还是出水端,循环水泵出水进入空调主机被成为压入式,而循环水泵自空调主机吸水则称为吸入式。两者的差别在于空调主机承受的运行压力不同,压入式系统中空调主机承受的压力较高,因为水泵扬程提供的压力加上水系统高度的静水压都传递到了空调主机,因此在水系统高度不高时多采用压入式,而吸入式则在高层建筑中采用较多。本教材提供的某综合楼暖通空调工程施工图的空调冷热源系统采取的就是吸入式系统。
机房安装详图:
空调机房是风管与设备连接交叉复杂的部位,在平面图表达不清时就通过机房安装详图来体现。
下图是本课件示例图中对于一层和二层的空调机房的安装详图(见暖施-10)。机房安装详图一般通过平面和剖面来表示风管、风道、设备与建筑梁、板、柱及地面的尺寸关系,其识图的要点与前文介绍的平面图、剖面图相同。在机房安装详图部分,更重视的是设备、管道的安装和操作空间,除图面表达详尽外,其安装的空间和实际运行后的操作需要空间在图面上应留出。
本课件总结:
暖通空调系统的识图并不是机械地翻看图纸,它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了解,前后对照整体分析判断,对于图面不清楚或有疑问的地方也应提出来与设计方进行沟通和了解。应当指出的是,我们所例举的图纸并不能概括所有的工程项目,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识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知识,举一反三,在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