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故障咨询电话点击右边热线,客服在线解答故障号码:400-889-3660
博世壁挂炉出现扶手故障(博世壁挂炉出现扶手故障怎么办)

博世壁挂炉出现扶手故障(博世壁挂炉出现扶手故障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8-23 07:17:35•浏览次数:130

本文目录一览

1.电动爬楼机的扶手有几种?

  作为载重搬运设备,电动爬楼机的扶手直接关系到搬运人员的手感的搬运效率。因此,爬楼机的扶手和结构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电动爬楼机的扶手主要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各有优势。

  伸缩式扶手


  这类扶手结构上设计成可伸缩式的,扶手可以上下移动伸缩,由螺丝钉进行固定,需要伸缩扶手时就松开螺丝钉,将扶手调节到合适的长度后再将螺丝拧紧固定扶手。


  伸缩式设计直观的效果就是可以直接调节扶手的长短,这样设计的优势十分明显,搬运人员如果感觉到扶手过长或过短,就可以便捷地调节扶手到合适的长度。我们在使用爬楼机的时候,爬楼机在楼梯面上的倾斜程度与省力程度息息相关,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会有一个较为合适的“倾角区间”,在这个区间内操作爬楼机是蕞省力的。爬楼机的倾角实际上受到个人身高和爬楼机的高度共同影响,因此我们调节爬楼机扶手的长度可以快速调整爬楼机的倾角到合适的区间,实现省力搬运。


  不过,这样的设计只能调整扶手的长度,不能调整扶手旋转的角度,有时需要我们调整自身的操作姿势才能达到“蕞佳省力状态”。

  旋转式扶手


  旋转式扶手结构与伸缩式设计思路不一样,扶手本身长度固定,不过在与机身链接处可以旋转。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扶手的旋转角度来调整爬楼机的高度,从而调整爬楼机在使用与地面的倾角。



  旋转式扶手的好处是在调整爬楼机高度的同时也在调整扶手的旋转角度,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找到“蕞佳省力状态”,当然由于扶手长度固定,爬楼机高度的调节范围不如伸缩式扶手能调节的范围宽。

2.误会大了!原来,鸳鸯竟然指的是……好兄弟……笑哭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鸟类并不陌生,即便是不懂鸟的人,也能认得出几种,尤其是身边那些常见鸟,比如麻雀、喜鹊、鸳鸯等。可是,我们寻常所见的鸟类却又不寻常的一面,足以颠覆你原有的认知。

鸳鸯曾经是兄弟的象征

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早已深入人心,殊不知鸳鸯曾经是兄弟的象征。

苏武在出使匈奴别兄弟的诗中,将鸳鸯比喻作兄弟。诗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到了魏晋时期,文人几乎一边倒,说鸳鸯就是兄弟。

嵇康

魏人嵇康在《赠兄秀才入军诗》之一中,写道:“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这首诗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这里对嵇康有必要介绍下,他以前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后迁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平日里嵇康同学喜欢游山玩水,想必野外考察经验比较丰富,对于鸟类应该有所了解。

麻雀是一种鸟?No!

麻雀是我们常见的鸟类,即便是不懂鸟的人,也认识麻雀,很少有人认错,可是也很少有人认对。我们通常说的麻雀是雀形目雀科雀属的鸟类,它们是一类鸟,而不是一种鸟。

事实上,麻雀家族在全球共有十几个种,麻雀属的发生中心在非洲,非洲现存的麻雀物种数最多,约占现存麻雀属的一半。不过在中国,麻雀属却并不“兴旺”,仅有5个种,即树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黑胸麻雀、山麻雀。即便这5种麻雀,但全部见过的人又有多少呢?

黑顶麻雀

早在先秦时期,国人就有麻雀的记载,《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诗经中提到的麻雀,跑到人家屋子里觅食,在农村家中屋檐下筑巢的很可能是树麻雀。还有一只和树麻雀相似的叫家麻雀,在中国家麻雀在树上,树麻雀在家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原来,“家麻雀”和“树麻雀”这两个鸟类最早是由林奈在1758年进行描述区分的。

家麻雀

当时被叫做“家麻雀”的是一种在欧洲常见的鸟类,喜欢在城市的工厂、仓库和动物园里做巢;而被叫做“树麻雀”的则是欧洲乡间树上常见的鸟类。

树麻雀

也就是说,在欧洲,家麻雀一般住在城市,树麻雀通常住在乡间。但是,到了其它地区就不是如此。比如,在蒙古,因为树木不多,这两种鸟类都寄居于人类建筑中。在澳大利亚,树麻雀是城市的常住居民,而家麻雀只出现在乡间。在中亚和南亚,无论城市或乡间都能见到两种鸟的身影。在中国家麻雀在树上筑巢,而树麻雀在家中做窝。家麻雀把巢建在树上,在中国仅在新疆和内蒙古有分布。

黑胸麻雀

此外,黑胸麻雀在国内黑胸麻雀仅见于新疆西北部喀什、天山及昆仑山地区的较低海拔处。黑顶麻雀在国内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和宁夏的部分地方。山麻雀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藏高原东部及华中、华南和华东。

山麻雀

斑鸠是吃嘛嘛香、长寿的标志

斑鸠有一个文化寓意——代表长寿,可能就鲜为人知了。在先秦时期斑鸠是长者地位的象征,到了汉代皇帝会赐个长寿老人“鸠杖”,象征一种荣耀。所谓的鸠杖就是一根拐杖,扶手处刻有斑鸠的形状。在古人眼中鸠为不噎之鸟,消化能力极强,而刻鸠形)于杖头,希望老人能够吃饭不噎,健康长寿。

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鸠杖首

《后汉书礼仪志中》中有明确记载:“玉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在汉代,拄拐杖的是有法律规定的。据史书记载,老人满70岁以后,国家将赠良玉刻成的鸠杖。从此,鸠杖演变为皇家敬老的标志。

斑鸠是否真的如古人说描述的那样,消化能力极强,不噎之鸟?

现代的科学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古人的说法。江西农业大学的张晖博士研究对珠颈斑鸠的表明,它的十二指肠壁内比同样食性的鸟类拥有更多的杯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银细胞。这些细胞和消化有何关联呢?

肠道内的杯状细胞主要分泌黏蛋白,与水和无机盐等共同形成覆盖于肠内表面的黏液层,对肠上皮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在机体消化与黏膜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肥大细胞是动物机体内一种广泛存在的重要免疫细胞不仅可阻止肠内容物中的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也可抵抗摄入体内食物中的毒素,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嗜银细胞可分泌多种激素,主要通过内分泌或外分泌方式,对消化吸收和摄食行为进行调控,也对消化道黏膜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细胞

综上所述,珠颈斑鸠体内的这些细胞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黏膜防护屏障赋予了珠颈斑鸠极强的消化能力。

喜鹊是公侯的象征

喜鹊属于雀形目鸦科,是人们熟悉和常见的一种鸟类,自古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许多地方流传着“喜鹊叫喳喳,喜事到我家”的民谣,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

喜鹊还是公侯地位的象征,只不过现在不怎么常用。古代有“鹊印”象征身份。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记载:“汉代张颢击破山鹊化成的圆石,得到颗金印,上面刻着“忠孝侯印”四个字,张颢把它献给皇帝,“藏之秘府”,后来张颢官至太尉”。从此,“鹊印”就用来借指公侯之位了。

灰喜鹊

唐代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说:“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明代徐渭《边词》之十九也说:“手把龙韬何用读,臂悬鹊印自然垂。”陈汝元的《金莲记偕计》中说:“李广难封,岂忘情于鹊印;冯唐虽老,尚属意于龙头。”足见,当时喜鹊的地位。

(来源:科普中国)

3.多位科学家追思李政道先生:近百年物理人生谱写不朽传奇

8月11日,李政道先生追思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与会人员深情追忆了李政道先生的科学贡献和崇高品格,其中不乏多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大家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还原了一个情系华夏、笃行致远的世界级科学大师形象。

8月11日,李政道先生追思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曾获得最快颁发的“诺奖”

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大。他曾师从叶企孙、吴大猷(yóu)、王淦昌、束星北等物理大师。

1946年,李政道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师从费米教授。1955年,年仅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建校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并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李政道与杨振宁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次获奖堪称最快颁发的“诺奖”。

1972年,阔别祖国26年后,李政道与夫人秦惠䇹回国。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李政道时,希望他能解决中国人才断层的问题。自此,他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奔走呼号,为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以及科技、教育和人才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起CUSPEA,培养的科技人才成为各领域中坚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李政道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1974年,李政道受到毛主席接见。除了谈论“物理”,李政道还提交了一份关于培养人才的建议书,建议选拔优秀青少年进行系统科学训练,成为少年班的雏形。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少年班。“我建议的实际目的,其实并不是搞少年班,而是要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状况,使全国各类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谈起初衷,李政道曾这样表示。

为推动我国物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李政道多方奔走,倾注了诸多心血。1979年4月2日,在邓小平、钱三强等老一辈领导人和科学家的推动下,李政道为来自全国一百多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1000多名师生讲了第一堂课,此后两个多月的讲学引起国内强烈反响。

1979年6月11日,讲学结束后,李政道又参加了他促成的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率先开启了物理学领域的中外合作交流。

在目睹了当时祖国面临人才断档的严重危机后,他发起并亲自组织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从1979年到1989年,CUSPEA培养了千名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如今已成为物理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金融经济等各个行业的中坚。李政道曾说:“我深感CUSPEA有意义、有价值,从某些方面讲,它比我做宇称不守恒还有意义。”

提出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3年3月,李政道提出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想,为人才培养奠定必要的基础和制度,为CUSPEA人才回国未雨绸缪。198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开始。

“户口、住房、粮食……实施博士后制度需要完善很多细节,李政道都考虑到了,所以他给邓小平同志的建议是非常具体的,也容易被采纳。”在追思会上,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原副主任柳怀祖回忆道。

“没有李先生推动的博士后制度,我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现在中国累计招收博士后34万人了,我是其中第一个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钟灿说,博士毕业初期,他留在清华工作。此后为了解决家属两地分居问题转到深圳大学,但仍渴望做科研工作。后来,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建立国内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的文章,提到博士后家属可随调北京,就立即向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提出申请,他的家属也调入了北京。

推动建设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

从1972年与周恩来总理讨论云南站宇宙线研究成果,并首次提出我国应考虑建造一个小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到1979年写信给方毅副总理提出《关于培养高能实验物理学者的一些建议》,积极推动我国加速器和实验物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再到1981年亲自向邓小平同志介绍对撞机方案,李政道排除万难、亲力亲为,积极推动我国高能加速器的建设,为祖国高能物理事业谋求发展。

在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方案经历“七上七下”的挫折时,为避免我国高能物理错过发展时机,李政道召集中美科学家一同研讨,提出符合国情的建设2×2.2 GeV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展粲物理研究的方案。1981年,邓小平批准建设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从1984年动工到1988年建成运行,李政道押上了自己的声誉,利用自己的影响,创造各种渠道,全程参与并积极协助。

“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个勇敢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计划运行至2030年,可以使全国近千名高能物理学者使用超过40年。

推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立项

在中国高能物理领域多个大科学装置和实验背后,都有李政道全力以赴、奔走助力的身影。

2003年,李政道在得知大亚湾中微子探测装置的建设计划后,不以简单的立场或者关系来决定支持还是反对,而是投入大量精力,付诸实际行动,从科学的角度仔细研究,最终判断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好的实验。随后,他便不遗余力推动项目在中国立项,为项目争取国内外资金,还亲自参与科研准备。

2012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精准测量了中微子混合角θ13,证实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表达对李先生的崇高敬意,合作组一致同意在文章提交之前,也是新闻发布会前一天,向李先生通报结果并送上文章。他是合作组外读到文章的第一人。”王贻芳说。

大亚湾实验的成功不仅为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多项国际大奖,也为中国粒子物理研究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誉。自此,我国的中微子实验研究从无到有,并走到了世界前列。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王贻芳说,追念李政道先生就是给我们以继续奋斗的最大激励,对他最好的怀念就是把他的科学精神和未尽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

追思会现场,尽管与会者心怀悲痛,但回忆起李先生坚定的支持、无私的帮助,还是会露出温暖的神情。在这些讲述中,一个更加生动鲜活的科学家形象被还原。

多位发言者提到,李政道先生为人亲切,会为他们邮寄非常漂亮的贺卡,有的是他自己设计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亚愚说,李政道先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叶企孙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叶先生以前还保留着李先生的试题答卷。“李先生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他学习的是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

“李先生对超导很关注,给予我们支持,特别是到实验室去了几次,也给出了比较高的评价和鼓励。”回忆起李政道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贤对其学者本色印象深刻。他说,有一次大家坐在沙发上很随意地讨论,看到李先生来了,都想站起来。但李先生让大家坐下,自己坐在沙发扶手上,非常自然地和大家聊了起来。“那时候我觉得他就是位学者,回到了忘记身份、忘记年龄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说,李政道先生对北大物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极为深远的前瞻规划,并亲力亲为推动北大物理及相关学科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开拓前沿交叉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2021 年,他在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三十五周年前夕写下“悠悠燕园情,遥遥故人思”,令北大物理老前辈热泪盈眶。2022 年,他为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首届学生题写“创新成就卓越 人才成就未来”,令北大物理新生代心潮澎湃。

在追思会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宣读了李政道先生长子李中清教授的致辞。在致辞中,李中清分享了李政道先生在最后几个月里所展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和勤力思考——几乎直到生命的尽头,李政道先生仍然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走一小段距离。即使他卧床不起,仍然能够说话、思维、交流。

“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还会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们的,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的。”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贾宁

4.毁膝、毁腰、毁全身!10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你却天天做

如果人的身体是一座大楼,那么骨骼就是支撑大楼的钢筋水泥,骨骼不结实,楼肯定就不稳当!

骨骼的结实程度和营养有关系,现在我们的营养已经很好的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吃得再好、运动得再勤,如果不避免损伤、不避免伤害骨骼的动作,一切都是白费~

1、毁膝盖

——蹲着择菜、洗衣、擦地

蹲着洗衣服、择菜、擦地都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习惯了。但这很危险!

研究测算表明:平躺时膝盖的负重为零,站起来和平底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跑步是4倍,而蹲和跪是8倍!临床上女性膝关节疾病患者通常多于男性也和此有关。

老人和肥胖人(BMI≥25)群尽量不要深蹲或减少深蹲时间,最好别超过20分钟。老人如果下蹲、起身的时候,最好扶着桌子或椅子,这样能减少膝关节的压力,减少损失。

2、毁脊椎

——背单肩包

单肩背包很方便,年轻的朋友也觉得单肩背包好看、时尚。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经常单肩背包的人,很容易肩膀酸痛,甚至是高低肩。

这是因为,为了防止包带滑下来,一侧肩膀总是习惯向上挺一下,并向内用力。长期如此,脊柱还可能发生侧弯,女性甚至会出现乳房不对称。尤其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更易受影响。

在上学的学生,最好是背双肩包。如果是成人,最好能两个肩膀轮换着背。

3、毁腰椎

——窝在沙发里

窝在沙发里、床上看电视、看报纸、玩手机,看着很惬意,但这对腰椎就是一种摧残!

半卧位时,腰椎缺乏足够支撑,原有弧度被迫发生改变,椎间盘所受重力增大,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肌肉劳损、脊柱侧弯等。

想坐得更舒服?换个姿势一样可以,半卧的时候,在腰后面垫个靠枕,让其支撑住腰椎,这样就不会对腰椎有特别大的压力了。

4、毁颈椎

——低头玩手机

低头玩儿手机这个动作现在哪儿都能看到,公交上、地铁上、家里……但这个动作对颈椎来说就是灾难!

低头使用手机时,颈椎往往承受着更重的头部重量,同时肩颈过度紧绷颈椎椎负担加大。成为“低头族”后,肩颈肌肉酸痛、腰酸背痛、颈椎病等症状就会找上门来。

低头看手机不应超过15分钟,最好保持手机与视线齐平或稍低,头部保持直立,不要含胸驼背。

长期需要低头工作的人建议养成工作1小时就起身活动的习惯。在不忙的时候双手抱住后脑向后仰头四五下,搭配扩胸和耸肩动作,这样就能得到有效的放松啦!

5、毁遍全身骨头

——跷二郎腿

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 屈留新指出,跷二郎腿时骨盆倾斜,腰椎受力不均,身体前倾的同时脊柱弓起,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脊椎劳损、变形,甚至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原本就有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问题的人,还会加重病情。

人体正常脊椎从侧面看是S形,而跷二郎腿容易导致弯腰驼背,久而久之,脊椎便成了C字形,这会压迫到脊神经,从而引起疼痛。

跷二郎腿不会使你马上得骨关节炎,但由于增加了膝关节内部结构的压力,使软骨的营养障碍、磨损增加,对软骨结构已经有不同程度退化的老年人来说,会增加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6、毁颈椎

——趴着午睡

趴着睡觉是很多学生、上班族午休的选择,但这在不知不觉中又伤害到了你的脖子!因为这不利于颈椎保持生理弧度,可能导致颈椎问题。有背痛或颈痛的人,尤其不能趴着睡,会加重病情。

午睡最好平躺,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可以坐在椅子上,在腰后、颈后垫个垫子,身体微微往后仰,简单休息一会儿即可。

7、毁脖子

——头和肩夹着手机打电话

不少人工作繁忙的时候,习惯将手机夹在脖子和头之间,殊不知,颈椎向一侧过度用力,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和过低疲劳,造成脖子酸胀、疼痛,埋下颈椎病的隐患。

接电话时最好手持电话,每隔几分钟两手交替一次,避免一侧的肌肉过度紧绷。或者偶尔用用耳机,就可以解放双手和脖子了。

8、毁腰椎

——直膝提重物

你有没有过“闪腰”的经历呢?临床上叫做急性腰部扭伤。

很多人都曾有过“闪腰”的经历,比如当你直着膝盖、弯腰提重物时,不能有利用髋、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腰背筋膜、肌肉、韧带往往因负担过重、突然受力而受伤。50岁以后、特别是有腰椎病的人一定要避免。

取重物时要“三步走”:第一步,先将身体向重物靠拢;第二步,屈膝、屈髋,用双手把物品拿稳;第三步,伸膝伸髋,用腿部肌肉力量支撑身体缓慢站起来,避免突然用力。

9、毁盆骨、脊柱

——稍息站立时间久

站姿不仅影响形象,还与健康直接相关。很多人喜欢稍息站姿,把身体重心放在一条腿上,短时间可以放松身体,长时间如此,还会因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骨盆歪曲、脊柱弯曲,出现腰背疼痛。

10、毁膝盖

——爬楼梯

50岁后,身体肌肉减少3%~5%,相应的平衡力也变差。美国医学专家约翰·怀特博士说:在跌倒老人中,超过51%与爬楼梯相关,爬楼梯每年致死2万人。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说:(上了年纪后)关节退化,上下楼梯或爬山时,膝关节承受的重量是平时的3~5倍,这会加速关节老化。她建议,老年人如果需要上下楼,一定要抓稳扶手。

保护骨头不仅仅要靠补钙、喝骨头汤,更要避免这些动作给我们的骨骼带来的损伤!赶紧告诉更多人吧~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拨打服务热线后的评价
超帅先生2024-08-08

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快速的解决了问题,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

猫~2024-08-08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什么问题,然后我就让他修了,修理的很好,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

Maio2024-08-04

师傅服务态度很好,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维修很专业,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

唐伍君2024-07-30

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很仔细很认真,工作态度端正,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

碧水铃2024-07-30

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师傅态度做事不错

硪的醉暧2024-07-28

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都拥有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好,态度满意,价格合理

发***火(匿名2024-07-10

收费合理,师傅上门准时。态度挺好

2024-07-01

找了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换了一下,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很专业

是阿雯吖2024-05-08

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换了显示面板、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

回忆童年2024-04-01

已修好,师傅服务周到,态度很好

查看更多评价 ∨
电话
预约报修
维修电话